第002版: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浓墨重彩的发展篇章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6月10日 星期
生动实践
种粮“种”出新名堂


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几天前的一场大雨,平抑了宜阳县三乡镇东阳村种粮大户马龙舟心中的焦躁,待播的500多亩谷子、玉米盼来了底墒水,300多亩烟田也缓解了旱情。就在大雨之前,马龙舟趁晴抢收了500多亩小麦,保守估计产量超过40万斤。

“人努力,天帮忙,再加上精准指导,种粮也能‘种’出新名堂!”马龙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种粮大户。曾经,种地拼的是劳力,麦收最苦,不仅活累,还急人,像今年的天气状况,只能抓瞎。现在“三夏”期间,他的短信、微信上每天都能收到天气预报,用以指导生产作业,而且一个求助电话就能调来各种机具。

马龙舟享受如此便捷高效的生产服务背后,是一套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在运转支撑。今年,我市全方位运用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的智能农业装备管理平台,将收割机等农机装备接入网络系统,实时掌控农机作业的轨迹、面积和位置等信息,有效避免了信息不畅导致的调度指挥难、在途时间长等问题,极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农机更加智慧,农技也在完善。今年是大旱之年,马龙舟对亩均800斤的产量并不意外。他说,这两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让望天收的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再加上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技术服务,高产稳产一准“没跑儿”。此外,马龙舟采取小麦、谷子与烟叶倒茬轮作方式,让土地综合产出大大提高,他说:“种地有收益,干着就起劲!”

本报记者 白云飞 通讯员 周伟星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