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的升级还与一个人有着很大关系,他就是在“恶人榜”留下大名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
纪纲,临邑人,本为一介诸生,俗称秀才,但是他不安分,或者说没有把圣贤书真正读入心,不久就因为劣行而被赶出校门,学历就此停留在“秀才”这一档。
眼看读书不成,那就干脆弃文从武。据《明史》记载,纪纲擅长骑射,武艺超群。而且,纪纲性格多变,诡诈而且狡猾,尤其善于揣摩他人意图,所以他遇事善于变通,能够左右逢源。
纪纲是如何引起朱棣的注意并受到重用的呢?其实是纪纲本人毛遂自荐的。
燕王朱棣起兵之后,南下途中一直顺风顺水。纪纲认为这是个建功立业的良机,于是决定投靠燕王。当燕王率军经过临邑时,纪纲冒死求见。正是用人之际,看到纪纲胆略过人,弓马娴熟,朱棣当即决定将其收为帐下亲兵。纪纲果然迎来命运的转机,很快就被授予忠义卫千户。
不久,朱棣率军围攻济南,山东参政铁铉组织南军顽强阻击,给了北军沉重打击。朱棣只得命令手下写了一封劝降书,并用弓箭射入城内,希望通过此举瓦解守城士兵的军心。
城内有一位秀才叫高贤宁,和纪纲是同学。在看到朱棣的劝降书之后,他写了一篇《周公辅成王论》,也用弓箭射回城下。在这封书信中,高贤宁劝说燕王朱棣应像周公辅助成王那样辅助建文帝,而不是起兵谋反。
按理说,面对这样一封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的书信,朱棣应该勃然大怒才是,没想到他在读完之后,非但不以为忤,反倒非常高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佩服高贤宁的文笔。
等到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北军最终攻破南京城,高贤宁也被逮捕,并押到朱棣面前。
朱棣问:“你是那个给我写信的高贤宁吗?”
高贤宁回答:“是。”
朱棣问:“那么,你愿意接受我的任命,来朝廷为官吗?”
高贤宁回答:“不愿意。”
高贤宁态度坚决,朱棣却仍不死心,又派出纪纲前去劝降。纪纲决心对高贤宁好言相劝,希望他能接受朱棣的任命,没想到还是遭到回绝。纪纲只得将前后经过报告给燕王,燕王没有杀他的老同学,而是将高贤宁释放回家。
如果说在朱棣眼中,高贤宁是一位人才,那么纪纲就更是一位难得的人才,而且忠诚可靠。所以,在即帝位之后,朱棣立即任命纪纲为锦衣卫指挥使,“典亲军,司诏狱”。
当时,建文朝旧臣被诛数十族,他们的亲属因为受到株连而被杀的,达数万人之多。在这一场接着一场的杀戮行动中,始终都有纪纲活跃的身影。在搏命的权力场上,纪纲展示了他的心计和毒辣,展示了他的绝情与手段,从而得到朱棣的加倍赏识。
更加狠毒、更加残忍、更有谋略的纪纲,可谓升级版的锦衣卫指挥使。朱棣需要找到一些恶汉当他的帮手。纪纲就是这样的帮手,所以朱棣尤其喜欢纪纲这种饥鹰饿虎,也一定会委以重任。这也正应了那句俗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有心狠手辣的纪纲,才能成为锦衣卫的新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