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明天能摘多少就摘多少,车一早就到。”
“别忘了给我留点,老朱。”
“我要2000斤。老朱,咱俩可是都约好了。”
…………
15日上午,宜阳县韩城镇朱家沟村村民朱向阳的手机响个不停。
“这棚里西红柿只要一红,我这电话就成了‘热线电话’。采购商急着来订西红柿哩,不愁卖!”朱向阳说着咧开嘴笑了起来。
西红柿不愁卖,这可不是朱向阳吹牛皮。奥秘何在?人家有秘密武器。
其一,品质高。朱向阳种植西红柿已有7年时间,他种的西红柿个儿大,饱满多汁,口感好。冲这品质,采购商们赞不绝口。
其二,讲信誉。西红柿按大小分开,大的统一给供货商,绝不把小的掺杂在里面。冲这人品,采购商们就认准了老朱。
当然,西红柿不愁卖最主要靠的还是村里的温室大棚。
走进朱向阳的温室大棚,一股热流扑面而来,棚内温度约有三十七八摄氏度,该县统计局派驻朱家沟村第一书记程玉国已在棚内等候。
温室大棚长约200余米、宽15.5米,不仅面积大、温度高,棚内温差也大,每日最高温差可达40摄氏度。“冬天外面雪花飘飘,棚内温度还有20多摄氏度。”程玉国说,温度高、温差大才能保证大棚里的西红柿成熟早,露天西红柿还没种,温室大棚里的已开卖了。“就凭这点,咱这西红柿就不愁卖。”
程玉国带我们沿着大棚一路走,一路介绍。前些年,朱家沟村就开始在日光棚里种植西红柿了,后来他带村民到山东寿光考察温室大棚后发现,“想致富,还得要建温室大棚”。
2018年,由驻洛某部队和地方扶贫资金共同援建的8座温室大棚在朱家沟村正式建成投用,由村民进行承包管理。“温室大棚就是美,一年能产两茬西红柿,采收期长,价格高,相比日光棚收入翻了几番。”朱向阳忍不住插了句嘴。
“老朱,今年卖西红柿能收入十多万元吧?”
“肯定能!这几年靠西红柿,我家脱了贫,我还成了致富带头人。”
朱向阳解释,以前自己全家四口人挤在一口破旧的窑洞里,孩子念书、老人看病,样样都需要钱。后来,村里号召大家种植西红柿,朱向阳下了狠心,“非得干出点样子来”。
先在日光棚里种,后来又转战温室大棚,朱向阳一门心思在棚里埋头苦干,家底越来越厚。“我买了县城的房子,马上就交房了,还买了辆小汽车。”朱向阳嘿嘿一笑。
程玉国介绍,今年这茬采收期预计将持续至六月中旬,朱家沟村西红柿总产量预计五十万斤,总收入将超100万元。“今年,村里还计划再建几个温室大棚,把西红柿产业规模再做大一点。下半年,计划种植几个西红柿新品种,把朱家沟西红柿的名声打得更响亮一些。”程玉国说。
听了这么多,记者忍不住问道:“不是说西红柿都红了,棚里的西红柿怎么还都是青的?”
“今天一大早摘了3000斤,红的都让采购商拉走了。下次你们跟着采购商一起来,包你们看个够。”朱向阳笑着说。
本报记者 孙小蕊 通讯员 张珂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