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版:洛浦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1年7月26日 星期
我乡我土
贴廓巷的悠长时光
□陈爱松

“洛阳看老城,老城看老街。”老街上挂满红灯笼,红灯笼下人挤人。如果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寻幽访古,不妨去小巷子里走走。人说老城有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贴廓巷就很值得一转。如果把古城洛阳比作一本大书,贴廓巷就像一张精致小巧的旧书签夹在书页之中。

从老城十字街向南走,离南街口不远,东边岔出了一条青砖小巷,这就是贴廓巷了。它与吕氏街相连,直通洛邑古城。就像一条扁担,一头挑着十字街的悠久与繁华,一头挑着洛邑古城的厚重与迷人。原本叫铁锅巷,因为紧贴着城郭,就改了这么一个文雅的名字。

这是一条古老的小巷。老城的历史有多久,它的历史就有多久。因为地处南关,靠近洛阳水陆码头,沿街都是商铺,盐业店、山货行、染布坊、钱庄、杂货行、茶馆、药铺子、布匹店、粉坊,人来车往,热闹非凡。巷子里青瓦红柱出前檐的抱厦,红挡板的店门,从这头连到那头,即使下雨天,也不耽误人们在檐下进行买卖。它曾是古城最热闹的小巷。

如今时过境迁,在小巷里行走,常有穿越时光之感。两边的壁画,路边的雕塑,都在无声地讲述着过往。高大的南关,繁忙的码头,文峰塔下瓦屋参差的老城,巷子里的各种店铺,穿着长袍大褂的商人,戴眼镜的教书先生和民国女学生,拉人力黄包车的汉子,挑担卖酸浆的小贩……恍惚之中自己也成了穿行其中的一员,各色衣着的人在身边来来往往,当年的吆喝声招呼声不绝于耳,饭铺里牛肉汤的香味、药铺里草药的味道在鼻尖萦绕……

这是一条红色的小巷。巷里有一所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庄家大院。庄家经商起家,建起了三座相连的三进大院,青砖灰瓦,屋舍连栋,肃穆庄严。柱础上精美的石雕、门窗上繁复的木雕、房顶上威猛的脊兽,都显示着它曾经的富足。

1938年10月至1942年2月,八路军驻洛办事处就设在这里,人称“洛八办”。洛八办自成立起,便承担着重要的使命:一是武装斗争的准备工作,二是交通护送工作,三是开展统战和情报工作。其间,刘少奇、朱德、彭德怀等多次来到洛八办指导工作。刘少奇同志曾在此起草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部分文稿。洛八办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如今,庄家大院被辟为洛八办纪念馆,厅堂楼阁里陈列着抗战资料和革命文物,迎接着一批又一批前来瞻仰的游人。小巷的外墙上,刻着在此工作过的革命先辈的名字。那一串串熟悉或陌生的名字,就是一面面光辉的旗帜。人们在这些名字前驻足,在鲜艳的党旗前、红星前合影,心中升腾起深深的崇敬之情。

这是一条新生的小巷。20世纪,洛河停止水运,小巷失去了光彩,昔日的风华只能在故纸堆和老照片里找寻了。近两年,为了延续小巷的历史文脉,政府决定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不搬迁,不拆腾,采用精雕细琢的办法进行改造,保留了一些传统老店,设置特色小木屋、小推车,还巧妙地增添了“东方红”拖拉机、“复兴号”列车、洛阳火车站等现代元素,形成了集餐饮、教育、休闲于一体的文化步行街区,成为洛阳新的文化地标和网红景点。居民在门口做生意,老人坐在房前谈古下棋晒太阳,穿汉服的姑娘们联袂而过,孩子们在列车前拍照。小巷串起历史与现代,任由游人在百年的时光中自由切换。

前些日子,几位朋友相约一起游贴廓巷。夜晚,虽然洛八办与不少商铺已关门打烊,但是夜幕中的贴廓巷别有一番景致。红灯笼散发出柔和的光,小巷安静而悠长,再匆忙的脚步也忍不住放慢了,感觉这条小巷是专门来接待我们的。一位老者说,他祖辈都住在这里,老几辈都是做竹编的,竹子都是从洛宁沿水运来的。后来小巷老了,留不住年轻人。没有想到,政府这么一改造,小巷又活了!

小巷里,谁家的电视机正在播放戏曲节目,从窗口里飘出的曲调缠绵低回。一声咿呀宛转的拖腔,让老街的时光变得愈加深情绵长……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