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版:洛浦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1年7月26日 星期

君子以改过为美
□喻清录

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三月,甲子(初七),刘盈行成年加冠礼,大赦天下。此后刘盈经常去长乐宫看望吕太后,但清道警戒会惊忧百姓,便在武库南面修筑了一条空中道路。奉常(皇帝随身之官)叔孙通劝阻说:“那是每月举行高帝衣冠出巡仪式的道路啊!子孙怎么能在祖宗的道上行走呢!”惠帝惊惧说:“快拆去!”叔孙通又说:“天子没有错误的举动;现在路已修了,百姓也都知道。希望陛下在渭河北面再建个原庙,可以到那里举行高帝衣冠出巡仪式,这样也扩大了宗庙,是大孝的根本。”惠帝便下令有关部门修建原庙。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论此事:过错,是人人都无法避免的;但只有圣贤能知而改正。古代的圣明君主,怕自己有错误不知道,所以设置诽谤木和敢谏鼓,哪里会怕百姓知道自己的过错呢!仲虺赞美商汤王“改正错误决不吝惜”,傅说劝诫商王武丁“不要因为怕别人耻笑便不改正过失”。由此可见,君王不是以不犯错误为贤明,而是以改正错误为美德。

圣贤之所以为圣贤,是因为他们知错能改。商汤、武丁都是商朝的圣明之君,他们听取仲虺、傅说这些贤臣的劝谏,虚心改正过错,留下了美名。孔子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又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三国魏嘉平四年(公元252年)十一月,执掌朝政的大将军司马师因决策失误,在军事上遭受了两次失败,他归咎于己,没有惩罚任何人。东晋史学家习凿齿评论:“司马大将军引二败以为己过,过消而业隆,可谓智矣。若乃讳败推过,归咎万物,常执其功而隐其丧,上下离心,贤愚解体,谬之甚矣!君人者,行失而名扬,兵挫而战胜,虽百败可也,况于再乎!”

能否知错即改,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准,更是鉴别一个君王是否贤明的试金石。《资治通鉴》对这一问题提供了许多史例。

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天下初定。太中大夫陆贾时时在刘邦面前称道《诗经》《尚书》。刘邦斥骂道:“老子在马上得天下,哪里用得着《诗经》《尚书》!”陆贾反驳道:“陛下在马上得天下,难道可以在马上治天下吗?况且商朝汤王、周朝武王,都是逆上造反取天下,顺势怀柔守天下,文武并用,才是长治久安的方法。假使秦国吞并天下后推行仁义,陛下怎能拥有天下!”刘邦惭愧地说:“请先生试为我写出秦所以失天下、我所以得天下的道理。”陆贾于是阐述国家存亡的征兆,写成了十二篇论文,后世汇编成一书,名《新语》。

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十二月,中牟县丞皇甫德参上书:“修筑洛阳宫,劳顿百姓;收地租,加重数额;女子喜好束高髻,是受宫中影响。”太宗大怒,对房玄龄等人说:“他要国家不役使一人,不收一斗地租,宫女均不留发吗!”他要治皇甫德参的诽谤罪。谏议大夫魏徵劝谏:“自古以来上书言辞不激烈,则不能打动君王,狂夫之言,圣人加以选择,希望陛下明察裁断。”太宗省悟道:“朕若怪罪他,谁还敢说话呢!”于是赐给皇甫德参二十匹绢。过了几天,魏徵又上奏:“陛下近来不喜欢直言强谏,即使勉强包容,也不如过去那么豁达。”太宗又给皇甫德参连升三级,提拔为监察御史。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