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理论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2022年11月11日 星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
张黎明

内容提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必须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必须时代化才能与时俱进。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位于安阳市西北郊洹河南北两岸的殷墟遗址考察,这足以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对继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殷切期望,也是对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对殷墟遗址的向往和关注由来已久。2014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看望少年儿童时指出,“殷墟甲骨文距离现在3000多年,3000多年来,汉字结构没有变,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时强调,“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在这次殷墟之行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这就为我们坚持理论创新提出了明确方向和根本遵循。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精神,促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要求我们必须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方面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民为邦本理念,滋养了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宝贵历史经验的生成,要求我们必须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天人合一思想,滋养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形成,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讲信修睦、亲仁善邻思想,一直指引我们党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还有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优秀思想,对党形成的重要治国理政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都有着重要影响。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我们的行动指南,也没有穷尽对一切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仍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必须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必须时代化才能与时俱进。我们不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继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只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我们才能够及时回答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作者为洛阳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