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一入花似海,从此我成爱花人。因为一朵富贵花,爱上这座牡丹城,这仿佛是我与洛阳结缘的宿命。
在山清水秀、山花烂漫的乡村长大的我,对花自然怀有特殊的情愫。及至读书渐多,我发现古今中外的花痴数不胜数,爱花的方式也各异其趣。单就赏花而言,就有曲赏、茗赏、酒赏、香赏、诗赏、琴赏诸多花样。仅就我身边熟悉的花痴而言,就有不少几十年来坚持不懈拍摄、摹画、描写、歌唱、烧制牡丹的朋友。
有时,我想象着曲赏、酒赏、斗花这些唐代美女和文人雅士的雅好,自得其乐。曲赏即对花歌咏,酒赏则是把酒赏花,斗花却是各自拿出奇花异卉,争奇斗艳。如果说对牛弹琴,牛不解意,那么对花献歌,花则解语,开得更俏。而宋代人在曲赏、酒赏、斗花的基础上,更喜欢茗赏、琴赏和插花,文人雅士们开始对花抚琴,显得更加风雅。
于是,我记住了这些著名的花痴:武则天、唐穆宗、许慎选、袁宏道、沈复,等等。其中,尤以武则天痴爱牡丹为最。每年牡丹花开时节,武则天都要下令举行盛大的庆赏活动,召集群臣宴饮赏花。至于武则天贬牡丹的传说,那只是不喜欢女皇的人们编排的茶余饭后谈资,不足为信。
唐穆宗也是一个爱花成痴的皇帝,他甚至“以重顶帐蒙蔽栏槛,置惜春御史掌之,号曰括香”。陶醉于花丛帐幔中的穆宗,嗅赏牡丹等各类鲜花的芬芳和艳丽,还发明了一个专业名词叫“括香”,就是将花香封锁起来,防止香味被风吹跑了,这样的爱花方式真少见。
唐代大学士许慎选,则喜欢邀请众友到他的花园里赏花宴饮,而且不设座椅,却让来宾坐在他用花瓣铺成的天然坐垫上,并笑言:“我有天然花裀,何必再放座位呢?”好一个浪漫的许学士!
明代的袁宏道,常常翻山越岭探寻奇花异草,以至于把自己弄得皮肤皴鳞不堪,浑身污垢如泥。他甚至在花下睡觉,伴随花开花落,痴迷如此,不知花儿会不会感动得落泪。
清代文学家沈复,酷爱侍弄花草,擅长雅赏花石。他对选花、插花、剪栽、盆景、玩石等颇有造诣,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得其中趣味。
我也喜欢赏牡丹芳华、拍牡丹图片、写牡丹诗文、唱牡丹歌曲,只是,与上述花痴相比,我这小花样纯属小儿科。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相通之处,文人墨客爱花赏花,修身养性,自然少不了茶、酒、琴、诗的佐伴,如此更显得清新脱俗。明代袁宏道在论及雅赏插花时写道:“茗赏者上也,谈赏者次也,酒赏者下。”品茗赏花,明目清心,禅味十足,人生至此,夫复何求!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外,还有琴棋书画诗酒花陶冶情操,这样的精神生活,放眼全世界,都是令人羡慕的。
“百花影姗姗,芬芳入餐盘。”风雅之士乐赏花之静雅、风韵、艳丽、清香,美食家们则琢磨着如何让鲜花入馔。鲜花美食一相逢,味蕾尽在陶醉中。
花王牡丹,花大而香,被誉为“国色天香”。牡丹入馔,也透着高贵之气,一入席便令众食客味蕾兴奋,食欲大增。
牡丹食用兴盛于唐宋,明清时期延续此风。“未忍污泥沙,牛酥煎落蕊”“明日春阴花未老,故应未忍着酥煎”,苏东坡诗句中多次提到的“酥煎牡丹”,就是牡丹入馔在宋代十分受欢迎的明证。
洛阳牡丹甲天下,牡丹美食众口夸。牡丹入馔,花样翻新,秀色可餐。洛阳人将新鲜牡丹花瓣和红豆、红枣等食材拌成馅料,做成香甜软糯的牡丹饼,十分可人。
牡丹花瓣还可以制茶、蒸酒,牡丹茶、牡丹露酒,味道香醇,均已成为洛阳人待客敬友的佳品。另外,牡丹腐乳、牡丹水煎包、国花炖排骨、花王肘子等,也都成为洛阳的牡丹名菜。我常想,记住了这些诱人的名字,一旦远客来访,便不愁无佳肴招待嘉宾了。
花色养眼,花香扑鼻,花糕爽口,花饰怡情。文人墨客爱花成痴,已经不满足于只做一个旁观者,还要参与花事。人们喜爱牡丹,早已不满足于把它请进自己的生活里,不仅欣赏它、呵护它、佩戴它、穿用它,还要将其融进胃里,升华到精神世界里,以此抵消时光流逝、花谢花飞的遗憾。
又是一年花事到,不负良辰不负卿。爱花成癖不待请,春来踏遍牡丹城。亲爱的花痴,在今年的牡丹文化节,您打算留下什么样的故事和佳作呢?您将如何慰劳自己的双眸、胃口和心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