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小喜欢读书,然而贫穷的少年时代,想看到一本书,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
那天,同桌不知从哪儿得到一本《闪闪的红星》连环画,宝贝似的藏在书包里,谁也不让看。我好话说了一箩筐,也没看上一页。灵机一动,我在自家院子里摘了两个红彤彤的石榴,向同学提出交换条件——用两个石榴,换一天书看。在美食的诱惑下,同学一口答应下来。
一天的时间,我把这本连环画从头到尾看了七八遍,书中的文字几乎快能背下来。
尝到了拿石榴换书的甜头,再想借同学的新书,我就如法炮制,屡试不爽。那几年,我家的石榴一大部分都让我拿去换书看了。
农村的冬日尤为寒冷,没有任何娱乐活动的冬夜,是最难煎熬的时光。有一天,父亲抱回一摞书,虽然是旧书,但在我眼里,一样都是宝贝。那时,我认识的字还不算多,只能囫囵吞枣地读。于是,只要父亲在家,我们就围在火炉旁,听父亲读这些书。《红旗谱》《青春之歌》《桐柏英雄》……父亲读了一本又一本,宁静的夜晚,我们都在父亲的读书声中愉快地度过。我在父亲声情并茂的读书声中,真如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也像干涸的土地,尽情地享受着春雨的滋润。
改革开放的春风,拂去了人们被贫穷困扰的愁容,也让人们的精神世界逐渐丰富起来。待我上中专时,想读书已经不再是一种奢望,想看什么书,书店里几乎都可以买到。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读到了《平凡的世界》,路遥用生命所建构的文学世界,以及他那“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精神,从此也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直到今天,读书仍是我最大的爱好,或倚床,或临窗,或伏案,有书在手,便会忘记所有的忧愁;有书在手,满眼便是鲜花烂漫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