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民之力量,改革所仰;民之共享,改革硕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重要原则,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是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必然要求,而且是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让人民不断过上更好生活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重要原则,这不仅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就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改革为了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改革的逻辑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改革,并非是为了维护现有体制而迫不得已进行的修修补补,而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并以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为指向的深刻变革。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需要也日益多元化多样化,怎样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方面的迫切需要,怎样让人民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得到巨大提升,怎样将人民所思所想所愿所盼变为现实是改革的出发点。改革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从人民最关心的问题、最迫切的需求、最期盼的领域出发,锚定改革的方向,坚定改革的信念,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和价值追求,改革就能获得人民的支持,取得实质性胜利。
民之力量,改革所仰。改革依靠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改革的动力源泉。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依赖的是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新创造。改革非一日之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当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的问题异常复杂和艰巨,面对这些新课题,更需要我们坚定党的群众观点,走好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进改革。需要我们实事求是地进行调查研究,在实践中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群众利益无小事,在关乎人民群众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领域,要瞄准“突破点”、找准“着力点”、关注“薄弱点”,充分发扬民主,深入基层用心倾听人民心声,全力汇集人民智慧,积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人民群众书写历史创造历史的磅礴伟力转化成改革发展不断前进的源源动力。
民之共享,改革硕果。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落脚点。人民是改革的主体和动力源泉,改革依靠人民,没有人民就不可能有改革,这就决定了改革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共享是全民的、全面的,这意味着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够公平地分享到改革的各项成果。但是,共享并不是平均主义,而是建立在公平正义基础之上的分享,只有共建,才能共享。换言之,唯有凝结人民之心,汇聚人民之力,人人参与、共同努力,才能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才能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获得群众理解、支持并参与改革的必然要求,更是持续增强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必然要求。
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三者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筑牢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的坚实基础。面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动摇,立民之所想之目标,绘民之所愿之蓝图,抓民之所需之关键,促民之所得之落地,为增进民生福祉,实现民族复兴书写奋进新篇章。
(作者为洛阳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