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版:人文河洛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2024年11月21日 星期
■编者按
九皋山,又名鸣皋山、三涂山、陆浑山等,它位于伊川、嵩县、汝阳三县交界处,绵延至宜阳南部,山势雄伟,高耸入云,悬崖峭壁,山峦叠翠,景色迷人,诗人到此,无不赋诗抒怀。九皋山地区,文物古迹众多,文化积淀丰厚。九皋山南麓的空桑涧有伊尹祠,自古记载是伊尹故里;九皋山,名峰众多,衡桃山有北魏始建的南岳庙,海峰山有北宋名相吕端家族的墓地;位于九皋山区的贤相坊,以北宋名相张齐贤隐居此地而得名……今起,本报推出九皋山访古系列文章,带您一同走进九皋山区,开始一段访古之旅。敬请关注。

空桑涧中说伊尹
□郑贞富

伊尹是一位传奇式人物,是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被称为第一个名相、帝王之师、中华厨祖,被尊称为元圣。今天,我们走进九皋山南麓的空桑涧,去寻找与伊尹相关的历史遗迹。

01 伊尹生于“伊水之上”

关于伊尹的出生,《吕氏春秋·本味》载:“有莘氏女,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孕,梦有神告之曰,臼出水而东走,毋顾。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十里而顾其邑,尽为水,化为空桑。故命之曰伊尹,此伊尹生空桑之故也。”

空桑在何处?《明一统志》卷二十九云:“空桑涧,在嵩县南一十五里,昔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子于空桑中。”《清一统志》卷一百六十二云:“空桑涧水,在嵩县南八里,北流入伊。”《河南通志》卷七说:“空桑涧,在嵩县南一十五里,凤凰山下,一涧幽窗,相传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子于空桑中,长而相殷,是为伊尹。”

明万历时《嵩县志·人物志》载:“伊挚,字尹,商阿衡,嵩人也。按旧志所载,今县西五里泥河村,盖其尹之母家。云:母孕,将就馆,夜梦,神告之曰:‘朝视尔臼中出水,急东行,勿顾。’旦视之果然,即涉伊水东行数里至涧中,回视其家,一望淼然矣,俄化为桑。有莘氏女采桑涧中,闻婴儿啼,觅至空桑中,遂怀以归。及长无氏,因以伊水为氏,故称伊挚焉。”

但是,由于对《吕氏春秋》记载的伊尹之母“居于伊水之上”有不同的解读,自古对伊尹故里有不同的说法。栾川县有清代立的“耕莘古地”碑,伊川县平等乡有伊尹祠。这说明在伊水流域,伊尹得到了普遍的尊重。

张运生编著的《历史的人杰》《历史的元圣》《历史的颂辞》三书,周明海著的《嵩州通览》《嵩州大观》两书,都认为“伊水之上”未必是伊河上游或伊水之阳,而泛指伊河之滨,认为嵩县为伊尹故里。

《洛阳通史》认为,以上三说都有道理,但嵩县是伊尹历史遗迹的集中区。

02 伊尹祠和伊姑冢

嵩县伊尹祠,位于纸房镇空桑涧的龙头村。清康熙时《嵩县志》载:“商阿衡父子祠,县南十里,空桑涧西,始建无所考。明尚书胡濙即其地,重构栋宇而祠祭之。正统十三年,知县何新重修,而佥事刘咸为之记。日久,颓废,崇祯七年,邑进士屈动重修。中为祠五间,祀阿衡父子,左为一德堂,右为三聘堂,各三间,前为道义门三间,外为坊题其上曰:‘商阿衡父子祠。’今仅存断碑,埋没荒草中矣。”伊尹祠已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伊姑生下伊尹后,血从空桑树洞流出,染红了那一片山坡土地,叫作“红土坡”(亦名赤土坡)。伊姑把婴儿藏于空桑洞中离开,向东方深山走去,到达今纸房镇台上村回头望儿子,此地被人们叫作“望子台”。

伊姑再往前走,到今空桑峡谷,被悬崖峭壁石梯挡住去路,无奈又折而北行。行至沟口时,一种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心焦意乱,不知所终的思绪萦绕在心,这是今天台上村焦沟村名字的由来。

伊姑回走焦沟口后,面北登山而上,在翻过此山进入一小山沟时,似乎一时忘却了骨肉分离的痛苦,感觉心里安稳了些,安沟村名由此而来。

伊姑自焦沟经安沟,翻过一座山,进入一条沟,此时念子之情又涌上心头,就在这念子无望之时,顺一小山沟扬长而去,这就是今纸房镇念子沟村、扬长沟村名的由来。天黑时翻过一座山,到了今饭坡镇洛沟村,伊姑气血耗尽,忽然间狂风大作,被狂风卷起的沙土天葬在那里,形成一个大墓冢,嵩县人称伊姑冢。

伊姑冢,位于饭坡镇洛沟村西高台上,冢高25米,周长450米,呈圆形。清乾隆时《嵩县志》载:“空桑涧南,山涧幽窅,一冢巍然,方五亩许,世传为伊尹母墓。”伊尹做商相后,不忘母恩,封土祭典,年年相复,变为巨冢。其冢上尖下圆,由红土、白土、沙石堆成,至今墓状完好,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伊尹为相后,年年回乡祭祀母亲,每次回乡都住在距母亲坟墓1公里的今饭坡镇伊庄村,据传祭母所住房屋遗址至今犹存。20世纪70年代,该遗址处曾出土有石磨盘等文物。

伊姑离家后,母亲和嫂子得知伊姑在桑涧沟存身并生下儿子,带了米面探望女儿,路过山林崎岖小路跌倒,把所带米面撒了一地,这坡被染成白色,即现在的纸房镇龙头村白土塬地名来源。再往前走也没找到女儿,腹中饥饿,就地以石支锅,熬些汤来充饥,这就是支锅石村地名来由。诸如此类地名传说甚多。

03 三聘台与顺王庙

伊尹“耕有莘之野,乐尧舜之道”,成为有莘隐士的时候,正是夏桀暴虐黎民之时。为解黎民于倒悬,救苍生于水火,伊尹曾到夏都劝谏夏桀行尧舜之道,安邦惠民,使夏王朝复兴起来。夏桀刚愎自用,闭塞视听,根本听不进伊尹等忠臣的直言劝谏,一意孤行。伊尹对夏桀心灰意冷,回归故里,继续他的隐士生活。

商国汤王久闻伊尹之先,曾三次驾车前往有莘国诚聘伊尹。

《墨子·贵义喻》说:“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颇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这段话的意思是,在去有莘国的路上,驾车的彭氏之子向商汤说,伊尹是个出身卑贱的人,您只消把他招来拜见就是,已经算是蒙受恩遇了!何必劳您亲驾前往?汤王听后很生气,严肃地对彭氏的儿子说:这你就不懂了。如果有一种药,吃了它,耳朵会更加灵敏,眼睛会更加明亮,那我一定非常高兴地吃掉它。现在伊尹对我来说,就好像这种药,你却不想让我见伊尹,你这不是不想让我病好吗?说完,就把彭氏的儿子赶下车,亲自驾车前去。

汤王一人在空桑涧西的七峰山下、太平沟口纸房镇高村小山岗上,终于见到了伊尹,恳请伊尹帮助平定天下,态度谦恭而又至诚感人。伊尹被汤王的真诚所感动,并为汤王的志向所信服,同意出山帮助商汤一起治理国家。

后人为纪念他们在此相逢,就把这个平台叫“三聘台”,又在此地建立“顺王庙”。《清一统志》卷一百六十二云:“三聘台在嵩县空桑涧之西南,北为伊尹祠,中隔溪流,一山平兀如机,传成汤聘尹处。”

此庙位于伊河南岸纸房镇高村村后一个高岗上,与今嵩县新城南北相望。此高岗5亩大小,背靠后山,面朝伊河,庙宇四合大院, 正殿雄伟高大,内造汤王、伊尹、有莘王塑像,正殿曰“顺王殿”,左右两侧厢房,分别塑伊姑、采桑女塑像,曰“广生圣母殿”。

今嵩县陆浑镇牛寨村建有汤王庙一座,房十数间,石碑数通,有“汤聘伊尹停骖处”古碑。

伊尹作为辅佐商汤夺取天下的开国元勋,后来又辅佐四任商王,在甲骨卜辞中被列为“旧老臣”之首,与汤王同祭。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