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3 为申请打井,她连连“报忧”
只要去乡里开会或遇到上级检查调研,武桂英都想办法请干部到村里看看,打井的申请不知写了多少遍。
在一次会议上,村干部轮流汇报工作成绩。武桂英读了一会儿工作总结,就再也读不下去了。
“庙岭村真旱啊!”武桂英将稿子摊在一边,掏出事先写好的打井申请,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庙岭村的吃水难问题。从此,武桂英成了别人眼中报忧不报喜的“另类村干部”。
转机出现在2014年,庙岭村的打井计划终于获批。
武桂英的努力,群众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庙岭村是穷村,村党支部书记难当,村支书选举多次“难产”。
“您当书记,咱村日子就有盼头!”2014年11月,乡亲们轮流给武桂英“做工作”,武桂英最终拗不过,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结束了连续9年由上级下派村党支部书记的历史。
2014年11月6日武桂英上任,7日开始钻井。
一钻才知道,难度超出所有人的想象。钻井队负责人李立堂介绍,原计划400米深的井,下钻几十米就遇到了“火焦石”,正常日进尺100米,在这里每天仅能打下30米。3个钻头就能完成的任务,在这里不到400米已用坏7个。
400米、500米、600米,仍没有出水迹象,费用已远超预算。武桂英急了,把自己的和从村干部处筹集到的2万多元摁在李立堂手里:“打井千万别停,资金问题交给俺。”
武桂英的申请,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市、县、乡联动特事特办,共同调配资金55万元,基本解决了庙岭村打井费用问题。
4 深井涌甘泉,旧梦已圆新梦续
奋战50多天,用坏15个钻头。2014年12月26日,井深定格在699.6米,清水从井中喷涌而出。
小山村沸腾了。钻井平台被乡亲围得密不透风,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交杂。92岁的仝桂香老人流下热泪,一个劲地说:“老天爷,真想不到咱村也能出井水!”
“武书记,您不能不喝啊!”“武书记,俺敬你!”“别人敬的不算,俺再敬你一杯!”当晚,乡亲蜂拥着向她敬酒。从不喝酒的武桂英,平生第一次端起了酒杯。
出水量确定为每小时15立方米。“这样的出水量,不仅可以满足当地群众吃水需求,灌溉、养殖用水也有了保障。”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一井深,是我市饮水井的最深纪录。
输水工程还在进行,武桂英已有了新打算——继续扩大烟叶种植面积、发展养殖业、栽种经济作物、发展乡村游。“只要有了水,村子不愁找不到致富门路。”武桂英笑着说。
旧梦已圆,又添新梦。分别前,武桂英告诉记者心里的“秘密”,她最近总是做一个梦,梦中,庙岭村被望不到边的烟叶包围,小桥流水,鱼跃鸭欢……
本报记者 张锐鑫 通讯员 郭建立 许金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