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昆 文/图
元略的墓志,于1919年出土于河南洛阳城北安驾沟村北半里处,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元略死于“河阴之变”,与他同时遇难的皇族很多,这些人的墓志陆续出土,寥寥数语,还原了“河阴之变”。
1 谦谦君子人人敬
元略(公元485年至公元528年),字俊兴,是北魏恭宗景穆皇帝曾孙、中山献武王元英第四子。
《元略墓志》说他“才华出众,声名远扬”,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说他“博洽群书,好道不倦”。《魏书》卷十九下《元熙传》对其也有所记载,元英深感自己所立世子元熙非保家之主,常欲废之而立元略,元略坚决不接受,可见元略是个谦谦君子。当时权臣于忠执政,元熙为于忠女婿,故元熙、元略兄弟颇受重用,又受清河王元怿青睐。元略历任员外郎、羽林监、通直散骑常侍、冠军将军、给事黄门侍郎。
正光元年(公元520年),元乂(yì)、刘腾发动政变,胁迫孝明帝,幽禁胡太后,杀害元怿,元略被罢黜为怀朔镇副将。元略还未来得及到怀朔镇赴任,其长兄相州刺史、中山王元熙就在任职地邺城(今河南安阳)起兵勤王,但很快即兵败被执,兄弟中只有元略逃脱,其余皆被杀。这正应了其父元英的担忧。
元略逃亡、藏匿一段时间后,到了南朝梁国。这一经历在《元略墓志》中有详细记载。
在梁朝,武帝萧衍对元略极尽礼敬。《洛阳伽蓝记》记载:元略到达南梁,武帝久闻其名,对他非常敬重,封他为中山王,食邑一千户,官任宣城太守。他“为政清肃,甚有治声”,朝野上下对他都十分敬畏。
孝昌元年(公元525年),南梁豫章王萧综归降北魏,其长史江革等及将士五千余人皆被擒,北魏孝明帝愿以元略交换上述人等。江革是梁国著名大将,但梁武帝对元略说:“我宁可失去江革,也不能没有你。”元略以家难后白骨未收等理由说服梁武帝,武帝才同意元略北还。临行之时,武帝为他设宴送别,并赐金银百斤,《洛阳伽蓝记》更说赐钱500万、金200斤、银500斤,以及锦绣宝玩之物。文武百官江上送别,作五言诗相赠者百余人。武帝派右卫徐确率百余人一路护送元略至洛阳。
而北魏方面,孝明帝赏赐其绢、布各1000匹,任命他为侍中,封义阳王,又诏令宗室人员、文武百官及元略亲朋好友到京郊隆重迎接,再赏赐帛3000匹、宅院一区、粟5000石、奴婢30人。另外,在元略逃亡过程中帮助过他的人都得到提拔,元略逃亡所经过之处,只要谁为他提供过一餐一宿,都得到赏赐。千古以来,受敌对双方礼遇至此者,恐唯此一人。
北魏孝明帝后又改封元略为东平王,拜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领左卫将军,依然为侍中,领国子祭酒,迁大将军、尚书令。
尔朱荣是元略的姑夫,而元略对尔朱荣素来轻蔑,故尔朱荣对元略怀恨在心。后尔朱荣带兵入洛阳,元略遇害于“河阴之变”,终年43岁。
2 “河阴之变”话始末
武泰元年(公元528年)二月,胡太后长期控制政权,毒死亲生儿子北魏孝明帝元诩,将刚出生的女孩谎称皇子,立为皇帝,几天后,见局势稳定,又改立3岁的元钊为帝。驻扎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市)的尔朱荣素有政治野心,他以替孝明帝报仇为借口,率大军直奔洛阳。
四月十一日,大军行进到河阳(今河南孟州市)时,尔朱荣遣亲信进洛阳,将声望很高的彭城王元勰第三子元子攸接到河阳立为皇帝,是为北魏孝庄帝,改元建义。胡太后调集大军阻击尔朱荣,被尔朱荣轻松打败,大军顺利渡过黄河,直逼洛阳。胡太后见势不妙,遂到永宁寺出家为尼,企图逃脱祸难。
十二日,尔朱荣下令将胡太后及幼主元钊沉于滔滔黄河。考虑到自己在朝廷根基尚浅,怕今后不好控制大局,想以诛杀来立威,四月十三日,尔朱荣借口祭天,将北魏王公大臣集合至河阴陶渚(今河南孟津县东),令铁骑包围,纵兵屠杀。据《北史》《魏书》记载遇害者1300多人,《资治通鉴》记载遇害者有2000多人,史称“河阴之变”。
3 墓志所载遇难者
目前死于“河阴之变”者有35人的墓志已被发现,其中有6位王爷,分别是广平王元悌、常山郡王元昭、任城王元彝、东平王元略、始平王元子正(尔朱荣所立孝庄帝的胞弟)、赵郡王元毓。其余者除五六个外姓人外,皆为元姓皇族人员。
死于“河阴之变”者,多数在当年埋葬。由于当时正值尔朱荣当权,故很多墓志对死因讳莫如深。《元瞻墓志》“薨于位”,《李略墓志》“卒于官”,《元宥墓志》“薨于庐”,《唐耀墓志》《元均之墓志》“薨于洛阳”,《陆绍墓志》“卒于京廛”,《元显墓志》《元昉墓志》《元毓墓志》《王诵墓志》《元子永墓志》“薨于京师”,《元诞墓志》“奄卒于世”,《元湛墓志》“薨”……仅从字面上看不出他们是死于“河阴之变”,只有看其卒日,才能推断他们都是在兵变中遇难的。
《元维墓志》“河梁之下,非命卒世”,《元玩墓志》《元愔墓志》《元悛墓志》“卒于河梁之南”,《元昂墓志》《元悌墓志》“薨于河梁之西”,《元子正墓志》《杨暐墓志》“薨于河阴”,《元略墓志》“薨于洛阳之北邙”,《元端墓志》“卒于邙山”,《元昭墓志》“薨于河阴之野”……这些墓志透露出卒地,再根据卒日,当知他们也是此事件的遇难者。
《元馗墓志》“薨于河阴銮驾之右”,《元谭墓志》“龙飞之会,横离大祸”,《元谳墓志》“龙飞之会,横祸奄及”,《元钦墓志》“遇害于北邙之阴”,则进一步暴露了事情的真相。
《王导墓志》“为乱兵所害,薨于河阴”,《元道隆墓志》“奉迎乘舆,道遇乱兵……卒于北邙行次”,《元周安墓志》“遇此乱兵,枉离祸酷”,《元诞业墓志》“姦正未分,蘍莸同行,俱烬原火……卒于北邙行所”,《杨济墓志》“时大将军翼扶神器,主上龙飞,亦既济河,百官奉迎,次于邙北,人情未安,而义众抽戈。武泰元年四月十三日,卒于行阵”,《元彝墓志》“奉迎銮跸于河渚,忽逢乱兵暴起,玉石同焚”,则完全明确了死因。
然而这些墓志对此次有预谋的大屠杀,也最多敢称是乱兵所为,《杨济墓志》甚至还称其为“义众”,并对尔朱荣出兵行为大加赞赏。《元略墓志》也说:“大将军荣远举义旗……中兴魏道。”可见当时及此后一段时间内,京师士庶对尔朱荣及其部众的胆怯程度,恐怖气氛一直笼罩在洛阳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