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今年年初,市交通运输局将推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计时培训、按学时收费、先培训后付费”服务模式列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提出力争今年年底前实现该模式覆盖率100%。然而,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尝鲜”的学员不多,一些驾校在推广上也不太积极。
“尝鲜”的不多,有人“嫌麻烦”
“计时培训、按学时收费、先培训后付费”模式,即学员报名后通过相关学车平台提前挑选教练并预约学车时间。学员到练车时进行指纹打卡开始,结束需要再次指纹打卡确认,之后在按照相应的学时付款后才能进行下一次预约。
然而,这种模式在实际推广中处于尴尬的境地。昨日上午,在涧西区舜通驾校内,记者遇到了正在咨询报名相关事宜的市民刘先生。对于“计时培训、按学时收费、先培训后付费”这种学车方式,他表示之前从来没听说过。听完工作人员的介绍,他认为这种模式“预约和付款都太麻烦”,因此还是会选择传统的培训模式。
舜通驾校校长张伟东说,新模式推广伊始,该驾校就在十余台教练车上安装了新的车载计时设备,并与新的计时平台进行了对接,但截至目前,采用这种方式学车的人屈指可数。
其他驾校的情况也是如此。记者电话联系了顺驰驾校、恒久驾校等我市规模较大的驾校,其负责人纷纷表示这段时间偶尔会有市民来咨询新模式,但真正“尝鲜”的较少。
新模式倒逼驾校提升服务
2016年,交通运输部和公安部联合发布新版《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要求逐步推广“计时培训、按学时收费、先培训后付费”服务模式。
市运管局相关负责人说,与传统驾培方式相比,该模式无论对学员还是教练都是很有利的。从学员的角度看,可以自由安排训练时间,还可以选择教练,培训的时间和质量都有保证,避免了学车时长时间等待,更具有主动权。
对于教练来说,该模式引入了学员评价功能,优秀的教练能吸引更多的学员,业务水平不高的教练就会面临被淘汰,这就倒逼其提高业务素质,提升服务。
2016年新版大纲出台之后,我市并不是该模式的试点城市,因此并未大面积推广。今年,我市交通部门将其列入了重点工作之一,提出力争今年年底前实现该模式覆盖率100%。
然而,因分段计费比较烦琐、整体学费偏高等原因导致该模式遇冷。由于采取了按学时计费方式,每次只能一人学车,“先培后付”模式普遍价格较高。以C1证为例,规定的总学时为62个,科目一、科目四分别为12个学时和10个学时,科目二、科目三为16个学时和24个学时,学习的话一次性付款学费约2500元,按学时付费则超过了3500元。
“新模式不再像以前那样‘一锅炖’式地多人一辆车学习,一些驾校担心这样效率太低,从而影响通过率,因此在推广上也不太积极。”上述负责人说。
新模式获认可需多措并举
“不少人学车就是为了尽快把驾照考到手,却不关注学习的质量,因此高成本的新模式没有受到消费者青睐。”有业内人士表示,新模式遇冷在全国市场普遍存在,这个新生事物要得到多数人的认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市运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运管部门采取为企业提供更便利的平台接入方式、年终信誉质量考核加分等方式,引导驾校更加积极推广新模式。
正在某驾校学车的孙先生建议,驾校可以提供一些试学的课程,让大家感受到新模式的好处后,选择的人自然会变多。
张伟东认为,驾校间激烈的竞争对新模式推广是个好消息。据统计,我市目前共有170多所驾校,市场容量处于饱和的状态。张伟东说,2014年前后,驾校的学费曾近4000元,现在的跌幅已接近一半。面对竞争,除了压价,不少有实力的驾校也在提质。“新模式其实就是一对一的‘私人定制’学车模式,我们正在积极转型,期待用新模式吸引更多消费者。”他说。
本报记者 张宁 通讯员 杨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