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版:洛浦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2024年11月8日 星期
往事重温
我的小学
□三滴水

我的小学,坐落在豫西地区的一个丘陵村庄。学校门前有条河,它就是黄河的支流——伊洛河。为了防止河水泛滥淹没村庄和学校,村里用石头在岸边筑起了一道近千米长的石坝。如果没有这道石坝,岸边的这所小学也许早就见不着了。学校背靠近三十米高的土崖,校内有一条石头阶梯,一直通到崖顶。登上崖顶,一望无际,可以看清河对岸陇海铁路上快速行驶的火车。学校门口有一条南来北往的道路,还有一个渡口,交通出行非常方便。

我读小学,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学校的环境条件比较差。学校四周的围墙和多数教室的墙壁都是土坯墙。许多门窗都关不严实。窗户上的玻璃破损后没钱换新的,就用报纸糊上。寒冬来了,教室里没有暖气,写字的手冻得发硬。到了三伏天,教室里没有电扇,更没有空调,热得头昏脑涨。校园里都是土路,一到雨天,到处都是泥巴,稍不注意就会摔倒。学校里也有一栋石木结构的建筑,它就是关帝春秋阁,又名启圣阁。此阁建于清嘉庆年间,殿内供奉关羽,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至今仍然存在。

那个年代,生活条件也十分艰苦。一日三餐,主要的口粮就是红薯。当时有一句顺口溜:“红薯汤,红薯馍,离开红薯不能活。”有玉米面发糕和高粱米饭吃,就是改善生活了。每年到了生日那天,可以吃上一个鸡蛋和一碗捞面条。春节的时候,可以开心地吃上一顿水饺。如果能吃上带肉的烩菜,更属于奢侈的期盼。能够见到的水果就是西瓜、苹果、李子、杏、石榴,橘子、杧果、菠萝等南方水果既没有见过,也没有吃过。身上的衣服,都是哥哥穿了弟弟再穿,所以多数衣服上都有几个补丁,很少穿上一件新衣服。入学第一天,背的也是妈妈亲手缝制的粗布书包。晚上在家学习,点的是煤油灯,时间长了,鼻孔都熏黑了。我的小学时代,就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度过的。

我的家居住在伊洛河岸边,距离学校300多米,从家里到学校只需五六分钟时间,上学下学非常方便,不论刮风下雨都不会迟到。绝大多数时间,我都会第一个到校,和值班的同学一起打扫教室卫生。

刚上学时,感觉学习不是太紧张,就是学写生字,学读拼音,做做加减法。回到家里,总想玩一会儿。那个年代,农村没有玩具、没有游乐场、没有公园。所谓的玩耍就是几个同学聚在一起,打个弹珠、推个铁环、摔个纸包、堆个土丘等。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的课程和内容多了,不仅有语文、算术课,还有唱歌、体育、自然、思想品德等课程,学习逐步紧张起来,玩的时间少多了。也就是从那时起,知道学习重要了。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坚持天天预习课文和复习巩固已学课程,背诵一些古诗和经典文章,独立完成当天作业,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课堂提问时大胆发言,逐步成为班里的好学生。

记得八九岁时,就一边学习,一边帮家里做事情。妈妈做饭时,帮忙洗个菜;水缸里没水了,就会去挑水;院子里脏了,拿起扫把去扫地。秋季的周日,会抽出时间和哥哥一起割青草,把割的青草交给生产队,按斤折合成工分,挣的工分多,家里才能多分粮食。

那个时候, 农村的学校和城里不一样。城里的学生,一年主要有两个长假:暑假和寒假;农村的学生,有三个假期:麦假、秋假和寒假。农村学生的假期,主要是按照农作物收种和过春节设定的。所以,农村的小学生,很早就学会干农活了。麦子熟了,和大人一起收小麦。我们这个年龄段,主要是帮助装麦车、捡麦穗,麦子收割完毕就跟着大人种玉米。秋假来了,我们去地里掰玉米棒,拉着揺耧播种小麦,再后就是刨红薯、做粉条。当然,我们最想过的还是寒假。寒假期间要过春节,可以放鞭炮、贴对联、吃饺子、串亲戚。过年啦,爸爸、妈妈还会给我们发压岁钱。虽然钱特少,但我特期盼、特温暖、特开心!

我的小学经历,虽然比较艰苦,但也是一笔财富。这样的环境,不仅让我们从小就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人生的不易,更使我们产生了刻苦学习、努力奋斗、实现美好生活的不懈动力。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