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洛祠堂文化研究》(如图)一书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不仅对洛阳地区祠堂的保存现状和建筑形制进行了记录,还对其蕴含的故事、德业、家风等作了阐述和研究,史料丰富翔实。
该书作者为洛阳理工学院教授李焕有、教师李曼,历时3年创作完稿。李焕有介绍,有家才有国,祠堂是家族的精神栖息地,由此积淀的祠堂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调研,河洛地区现存祠堂超过500座,保存较为完好的有300多座。他们走访洛阳有代表性的祠堂,实地查看祠堂建筑、堂号、牌匾、碑刻、对联等。
《河洛祠堂文化研究》一书主要内容由九章十部分组成,分别为“绪论”“河洛传承:客家祠堂”“理学奠基:程氏祠堂” “亚圣后裔:孟氏祠堂”“理学后人:邵氏祠堂”“河南郡望:侯氏祠堂”“祖根洛阳:王氏祠堂”“客家智姓:许氏祠堂”“客家大姓:李氏祠堂”“客家老姓:黄氏祠堂”。
该书写到了位于嵩县田湖镇程村的两程祠,“两程”是指程颢、程颐,二人为同胞兄弟,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宋明理学的奠基者。程颢、程颐兄弟二人长期在洛阳讲学,因此他们的学说也被称为洛学。据作者考证,南宋绍兴年间,洛阳程姓有些人迁居广西桂林、贵州。
《河洛祠堂文化研究》还写了位于偃师区山化镇的孟氏宗祠和位于洛龙区的邵康节(邵雍)祠,揭示洛阳地区祠堂的深厚内涵。这些遗存在河洛大地之上的祠堂,无论富丽堂皇,还是朴素简洁,都有着各自的魅力和特色。它们承载着家族的文明、辉煌和历史的厚重,是移居他乡之人尤其是从洛阳走出的客家人难忘的乡愁,是居住故乡人的一面“镜子”。
洛报融媒记者 余子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