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版:洛浦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2024年12月6日 星期
人物素描
古都那抹志愿红
□李雅红

在西工区繁华的中心地带,中州路北的广场上伫立着一座六马驾一车雕塑,每次走过都会为那奋蹄疾驰、灵动雄浑的气势而震撼。这里有一座以原址保护展示东周时期天子驾六大型车马坑为主体,辅展以东周王城概况、王陵考古新发现及部分东周时期珍贵文物的“王城、王陵、王器”专题博物馆。

201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这座博物馆结下了不解之缘。那年夏天,我有幸认识了丁老师,相处中发现她对古文物特别熟悉,仔细询问才知道,她是一名博物馆志愿者,同时担任洛阳博物馆和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的志愿老师。因志愿服务出色,她多次获得优秀志愿者荣誉,被评为“出彩洛阳人”。丁老师的文博志愿故事,对上学时就喜欢历史的我太有吸引力了,我暗下决心也要做一名文博志愿者。

2017年春,丁老师告诉我,天子驾六博物馆正招录志愿者,可以网上报名。太好了,我迅速填写了报名表。没过多久,博物馆打电话通知我进行面试。接下来,就是一周的培训学习,学习博物馆的讲解词、文字、纹饰、青铜器等古文物知识,学习如何发音、如何优雅地进行讲解等。培训完毕,我立马进入备考状态。馆里要求通过两次考核可持证上岗,我不敢怠慢,白天工作,晚上熟悉讲解内容,查阅资料弄懂弄通讲解中的专业术语及疑点,双休日到馆里跟听老志愿者讲解、自我试讲。自认为不怵场的我第一次考核却是勉强通过,虚心听取并弥补老师指出的不足之处,经过一段时间的跟听试讲,我顺利通过第二次考核,如愿成为一名文博志愿者。

从此,在这个文博志愿者团队里,我时常会被他们的平凡故事感动。

孙老师来自市直机关,从事文博志愿者十三年,对历史文化的热爱是她勤奋学习的不竭动力,她把工作之余的时间都用在了看书、听课、察看考古现场,光学习笔记摞起来都有一人多高。为了弄懂弄通文史知识点,她虚心向史学专家请教;为了拓宽视野,她自费到各地的博物馆学习,并把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如今,她不仅成为洛阳多家博物馆的文博志愿者,也是培训新晋志愿者的专家。她还分类讲解青铜器、古画、古瓷、古建筑等,成为志愿者中的翘楚。

万老师是一名警察,他2013年加入志愿者团队,年轻俊朗的外形、开朗健谈的性格、富有磁性的嗓音,颇受游客的喜欢,每次讲解都被大批游客包围着。他也是馆里开展走进校园系列社教活动的主讲老师。用他的话说,因为热爱而走进博物馆,也愿把这份爱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

苗老师是来自党校的一名年轻教授,她的讲解流畅而有力,是四个博物馆的志愿老师,平时忙于授课,每到周六、周日要分别到四个馆服务,我们常说她是个没有双休日的人。一次在交谈中,她坦言,四个馆的讲解服务真的很累,但她太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了,哪个博物馆讲解都不愿放弃。

在文博志愿者队伍里,还有一批退休后从事志愿工作的老同志,默默无闻地奉献在第一线。

潘老师是馆里为数不多的男老师之一,他多年投身志愿服务积累了丰富的文史知识,长期坚持在群里发送历史典故,为大家普及文史知识。年轻志愿者都喜欢向他讨教文物知识点,他每次到馆都会被年轻人围住问个不停,也常常吸引游客一起学习互动,是老幼都喜欢的不老松。

刘老师是来自涧西大厂的退休工人,近七十岁的人风雨无阻,只为了心中的那份挚爱。她天生的好音质,讲起话来不用话筒就传得很远,清亮悦耳的讲解,宛如邻家姐姐般亲切,一开口就吸引了大批游客。

来自机关的薛老师,进馆时恰逢退休,用他的话说:无缝衔接,再接再厉,继续奋斗。他说到做到,当年他的服务时间就达到全馆第一,成为年度优秀志愿者。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先后考取了洛阳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定鼎门遗址博物馆的志愿老师。他从周一到周五每天都要到博物馆服务,人们称他为“住在博物馆里的人”。他多馆讲解,常有游客慕名而来,而他的故事时常被游客发在小红书上。

杜老师身材高挑而优雅,秀气的外表下有一颗善良而体贴的心,时刻关心着青年志愿者的成长。共同值班时,细心观察到哪位老师讲解时间长就送去热茶润嗓,看到讲解的老师显出疲惫样就迅速接替讲解,那份感动暖人润心。

还有张岳红、张岳香、张岳娟姐妹花,三姐妹均担任三四家博物馆的志愿者。她们同时还以朗诵和主持人的身份参加公益演出,有时来不及脱下演出服就到馆里服务,饿肚子是常有的事。

他们的故事很多,讲也讲不完。但每次走进博物馆,总感觉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那志愿者标配的红马甲格外亮眼,宛如那天边灿烂的朝霞,那么明艳,那么美丽;犹如火焰般,燃烧自己,温暖他人。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