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要强化县域发展的产业支撑,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协同推进城乡各领域改革联动,打通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通道,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明确“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这些重要要求为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兴业强县富民的目标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强化县域发展的产业支撑。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可为在县域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物质支撑。夯实农业基础,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农村由卖原材料向卖制成品转变,把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县域。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具有更高水平、县域特色的产业集群。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
二、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引导产业、资本、人口等要素向县城集聚,发挥县城对乡镇和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使之成为扩大内需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提升县城建设品质,加快建设各具特色、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县城。尊重县城发展规律,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促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着力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更好满足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和县城居民生产生活需要。
三、协同推进城乡各领域改革联动。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将城市和乡村发展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等战略部署,从城乡规划、建设、治理等多个维度通盘谋划,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协同联动。着力打破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跨部门、跨层级合作的现存障碍,积极开展城乡融合发展改革集成试点工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系统集成探索实践模板。通过政策举措、工具组合、平台载体的集成创新,解决好城乡融合发展相关政策与实践落实存在的碎片化、不协调、不配套等问题,形成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
四、打通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通道。遵循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决定机制,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协同联动,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自由流动,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大市场。在“人”的方面,进一步放宽放开落户限制,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体系,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引导不同领域的城市人才参与到乡村振兴之中。在“地”的方面,继续深化“三块地”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钱”的方面,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加大金融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投入乡村产业、乡村建设、生态治理等领域。此外,注重发挥数字技术,以信息流带动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物资流的驱动作用,使其成为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新动能。
(作者分别为洛阳市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部主任、洛阳师范学院立雪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