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十二月至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七月的十余年间,宋军与金军在宋西京洛阳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西京洛阳曾六次沦陷,五次被宋军收复。
绍兴十年五月,金将宗弼(兀术)派李成率兵分四路攻打洛阳。宋西京留守李利用闻风丧胆,弃城而逃。李成以铁骑数千占据天津桥,河南府兵马钤辖李兴募义兵与金兵在天津桥、定鼎门等处展开激战。终因寡不敌众,西京洛阳沦陷。闰六月,岳飞派李宝、牛皋收复西京洛阳。
据《金史·地理志》载:“宋西京河南府雒阳郡,初置德昌军,兴定元年八月升为中京,府曰金昌。户五万五千六百三十五,县九,镇四。”金兴定元年(九月以前为贞祐五年)即公元1217年(宋嘉定十年、蒙古成吉思汗十二年)。洛阳于八月升为中京,而当年九月才改元兴定,故准确表述应为“金贞祐五年八月”。金昌府所辖九县为:洛阳、渑池、孟津、芝田、新安、偃师、宜阳、巩、登封;四镇为:龙门、河清、缑氏、洛口。
从公元1232年(宋绍定五年、金开兴元年、蒙古窝阔台汗四年)正月至公元1233年(宋绍定六年、金天兴二年、蒙古窝阔台汗五年)六月,短短一年半时间内,蒙古军七次进攻金中京洛阳城,其中第三、四、五、六次均被金中京守军击退。
金天兴元年(公元1232年)八月中旬,蒙古军第三次进攻中京洛阳城。时金中京元帅任守真率兵东援汴京,洛阳仅余军士二千五百人,防守空虚。中京军民推举警巡使强伸(齐克伸)为府签事,统领洛阳军民抗击蒙古军。强伸以帛为旗,遍插城头,军士皆赤膊守城。他挑选五百名壮士组成敢死队,自号“憨子军”,往来救应。箭矢用尽,以钱为镞;粮草不足,以骆驼充饥;并发明“遏炮”,能发射大石于百步之外,所击无不中的。九月,蒙古军败退。十月、十一月,蒙古军又两次攻洛,均被击退。因屡建奇功,金哀宗封强伸为中京留守、元帅左都监、世袭谋克、行元帅府事。
次年二月,蒙古军第六次进攻中京洛阳,仍未得逞。五月,蒙古军塔察儿部第七次围攻洛阳城。蒙军列阵于洛水南岸,强伸布防于洛水北岸。蒙军欲夺洛阳桥(天津桥),金兵据桥死守,肉搏不退。蒙军以五百骑兵攻击城门,强伸率二百名敢死队军士将其击退。战至六月,中京军粮耗尽,将士伤亡惨重。总帅呼图逃往蔡州,鹰扬都尉献西门投降。蒙军从西门攻入城内,强伸见大势已去,遂率数十军士从东门突围,转战偃师,力尽被俘,英勇就义。
中京洛阳陷落半年后,金天兴三年(公元1234年、宋理宗端平元年、蒙古窝阔台汗六年)正月,宋、蒙联军攻克蔡州(今河南汝南,金临时首都)。金哀宗自杀,末帝死于乱军中,金朝灭亡,共历九帝、一百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