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汉魏洛阳故城位于今洛阳市瀍河区东部,这座千年古都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在历史的长河中,其历经东周、秦、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的营建,鼎盛时期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直至唐初方告沉寂。
两周时期,该城被称为“成周”,自秦在此设三川郡郡治始得“洛阳”之名,西汉时其为河南郡郡治,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相继在此建都。千载岁月里,这片土地见证着中华民族的辉煌与沧桑、战争与和平、荣光与磨难。正如司马光观览遗迹时发出的千古喟叹:“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2014年6月22日,在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中,汉魏洛阳故城作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重要实证,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如今,随着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陈列布展工作进入精细化提升阶段,这座沉睡千年的都城即将以崭新的姿态与世人重逢。本报推出“河洛广记故城春秋”系列文章,带您聆听这座承载着中华文明重要记忆的都城的永恒心跳。敬请关注。
汉魏洛阳故城的前身,是周秦时期的洛阳城。传统说法认为,西周时期在今汉魏洛阳故城一带就建有成周城,然而,目前在此处尚未发现西周城址。所以,汉魏洛阳故城可考的历史,始于公元前519年东周成周城的建立。秦灭周后,将成周城作为三川郡治所,改称洛阳城。
壹 东周成周城:洛邑的重要组成部分
洛邑作为东周都城,实际包含王城和成周城两座城邑,史书称之为“一都二城制”。提及东周历史,人们多熟知王城,对成周城却较为陌生。近几十年来,随着考古资料的日益丰富,东周成周城逐渐为世人所了解。该城位于今翟泉、金村附近,据《洛阳通史》考证,周敬王、元王、贞定王、哀王、思王、考王、威烈王、安王、烈王、显王、慎靓王,共十一位周王曾在此居住。成周城作为洛邑的关键部分,在洛阳悠久的建都史上占据重要位置。
《国语・周语》韦昭注:“狄(翟)泉,成周之城,周墓所在也。”1929年前后,因洛阳东郊金村一带发现东周晚期王室大墓,该城的大致方位首次确定。此后,该区域多次有重要考古发现,特别是20年前,文物考古工作者通过勘察与研究,证实东周成周城位于汉魏晋故城的中部和北部。
传统说法称,西周时期这里已建有一座颇具规模的城邑,约合当时东西六里、南北五里,大致呈方形,地处汉魏晋故城中部。东周时,公元前519年,刚即位的周敬王因惧怕王子朝党羽,从王城迁居翟泉一带,后又因躲避王子朝之乱逃往晋国。其间,晋国会盟诸侯于翟泉,着手扩建成周城,计划在城北面增建一座小城作为王室寝宫。晋国士弥牟制订施工方案,在各诸侯国援助下,不到一年便完成了成周城的扩建。
陆机《洛阳记》载:“(成周)东西十里,南北十三里,城上百步有一楼橹,外有沟渠。”皇甫谧《帝王世纪》也有类似描述。按古籍记载,东周成周城规模宏大,面积与当时王城大体相当,但考古发掘表明,东周成周城范围仅限于汉魏晋故城中部和北部,面积应小于王城。
贰 大秦帝国的咽喉:三川郡的战略地位
战国时代,周王室王畿之外,即现今洛阳周边地区属韩国领土。韩国最初定都宜阳,后迁至阳翟(今禹州)、新郑。公元前332年,韩宣惠王继位,为加强对宜阳等地区的统治,设立三川郡,以宜阳为郡治。三川郡因境内有黄河、洛水、伊水三条河流而得名,辖境涵盖今太行山以南,河南灵宝以东,中牟以西及北汝河上游地区。
公元前307年,秦军攻克宜阳,韩国将三川郡郡治迁往荥阳。公元前249年,秦灭周,大举攻韩,韩国献上成皋、荥阳,秦国东界延伸至大梁。秦国重建三川郡,将周王室的成周城改为洛阳县,并将之作为郡治。其管辖区域除原韩国的三川郡外,还包括周王畿全部。周王室的成周城,即秦国的洛阳县城,位于今汉魏洛阳故城北部。
秦封吕不韦为文信侯,食邑为河南、洛阳十万户。河南即河南县,秦河南县城就是东周王城。河南、洛阳两县有十万户,按每户六口计算,两县人口达六十万,而秦国统一六国后人口不过两千万。可见,河南、洛阳两县是当时秦国人口最多的县,三川郡堪称秦国首郡。
三川郡在荥阳设敖仓,山东诸郡粮食皆输于此。三川郡是秦国的咽喉要地,东有荥阳、成皋之险,北有滔滔黄河,南有嵩山、轘辕屏障,西有崤渑、函谷关,是扼守关中之要塞。若失去三川郡,关中必危,三川郡安危对秦国存亡意义重大。秦国将吕不韦封在三川郡,目的是构筑东方防线,建立统一六国的根据地。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二十二岁,开始亲政,平定嫪毐叛乱,吕不韦受牵连,被令前往封地洛阳。公元前235年,吕不韦在洛阳自杀。秦王政十分重视三川郡,剪除吕不韦集团后,任命李斯的长子李由为三川郡守。李由的妻子是秦国宗室公主,秦始皇认为,让如此亲信担任郡守,三川郡可谓“固若金汤”。秦王政在统一六国前,曾三次东巡洛阳,到前线督战。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秦王政称帝后,又三次东巡,一次南巡,途经洛阳,到达海外,刻石纪功,威慑天下。然而,随着秦始皇去世,一场围绕三川郡的争斗大戏拉开帷幕。
叁 李由身死族诛:秦末动荡中的三川郡
秦朝以十月为岁首。公元前210年十月,秦始皇东巡,至平原津(今山东德州南)患病,七月在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去世。李斯与赵高合谋篡改遗诏,拥立胡亥即位,逼杀皇位合法继承人公子扶苏及大将蒙恬、蒙毅。胡亥即秦二世,他昏庸无能、刚愎自用、诿过拒谏、荒淫残暴,是名副其实的“独夫民贼”。
公元前209年春,秦二世效仿其父东巡,前往洛阳,李斯、赵高随行,李由接驾。为表忠心,李由提前整修行宫、扩修道路,致使民众怨声载道。秦二世一行离开洛阳东行,最远到达会稽,刻石纪功。四月回到咸阳后,秦二世下令继续修建阿房宫,命令各郡县转输粮草,役夫都要自备粮食,不得食用咸阳三百里内的粮谷。
同年七月,朝廷征发九百名戍卒前往渔阳。恰逢连日暴雨,道路泥泞,交通阻断,他们无法按期抵达,按照秦律,这九百人都应斩首。于是,他们在陈胜、吴广领导下,在大泽乡揭竿而起,迅速攻克楚国故都陈县,陈胜被拥立为王,国号张楚。陈胜封吴广为假王,率领大军出陈县,兵发三川。李由率兵固守荥阳,分兵拒守洛阳、函谷关。
吴广兵临荥阳,率众攻城,李由拼死抵抗。陈胜另派周章为大将,率领义军主力绕道攻秦。周章从武关(今陕西商县东)攻入关中,打到距咸阳仅百余里的戏邑。在少府章邯的请求下,秦二世赦免郦山70万名刑徒,由章邯率领反击周章。公元前208年初,周章退出函谷关,章邯追击至渑池(今新安铁门镇),周章兵败自杀。
章邯击败周章后,秦二世派往三川郡的调查使者接连不断,并责备李斯身为三公,为何让盗贼猖獗至此。李斯十分害怕,又贪恋爵位俸禄,不知如何是好,便曲意迎合秦二世心意,以求宽容。
此时,吴广的部将田臧听闻周章兵败,假传命令杀了吴广。李由乘机率军出城,大破荥阳的义军。随后,章邯、李由率军攻打陈县,陈胜大败,被部将杀死。
李由固守三川郡、苦战荥阳时,其妻子被秦二世诛杀。原来,秦二世唯恐兄弟姐妹争权,将兄弟姐妹全部屠杀,李由的妻子作为秦公主,未能幸免。接着,赵高诬陷李由私通义军,秦二世以谋反罪收捕李斯,派人前往三川郡拘捕李由。此时,李由、章邯刚攻破陈县,项梁听闻后率领义军讨伐章邯、李由,两军在雍丘(杞县)大战,秦军大败,李由被杀。使者奏报李由已死,赵高更加肆无忌惮。公元前208年八月,李斯被腰斩于咸阳,家灭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