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我早早就回了老家,帮父母购置年货,操持家务。
这一天风和日丽,午饭后到村里去转。我们村除了十来户外姓的,都是同宗同族,近300户1200多口人分布在5条长短不一的街上。天气暖和,街上好多人,或三五人一群,或七八人一群,悠闲地聊着天,远远来个人,大家都会注目观望,继而寒暄、问长问短。我也和大家打着招呼,一个多小时把整个村子转了一遍。到家后仔细回想,这个生我养我、让我魂牵梦绕的村子里,竟有一半人我都不认识,他们分明也不认识我,因为我每次走过人群,后面都会传来一连串询问:“这是谁呀?”“他跟谁是一家的?”“他爹是谁?”
第二天,到镇上去置办年货。全镇二十几个村的年货大都在此购置,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我东市买鲜菜,西市买干果,南市买肉食,北市买春联,整整跑腾了一个上午。本来一两个小时就可以打道回府的,我是有意放慢了节奏。我的大部分亲戚、同学都在这个我最熟悉的镇里,我想看看在这个3万多人的镇里,能有多少人认识我。结果只有一个亲戚、一个同学、两个乡邻认出我。
正月初三,到县城走亲戚,又到街上转悠。由于地域和人缘等诸多原因,我和这里的人交往最多,平均每个月都要往这里跑两趟,我也是从这里考上了大学,好多同学就在这里工作。哪家的菜做得好、哪家的面好吃,我都了如指掌。这天,每条街上都是走亲戚的人,买礼物的、卖礼物的、迎来送往的,络绎不绝。我用了近两个小时转了大半个县城,居然只遇到一个生意上的熟人。
在人来人往的火车站,在人头攒动的风景区,在他乡热闹的商场里,在异国繁华的大街上……经常会有一个疑问萦绕于心——我是谁?
我是谁?以上是我思虑许久,有意去做的一个实验。
我是谁?其实,我仅仅就是我父母的儿子、我儿女的父亲、我爱人的丈夫、我老家的一个后生,我仅仅就是我同事的一个同事,我亲戚、同学、朋友的一个亲戚、同学、朋友。
《你以为你是谁》,这是一篇曾经轰动朋友圈的经典文章,很耐人寻味和发人深省。借用其中一个例子。文学家萧伯纳一日无事,同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玩耍。黄昏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回去告诉你妈妈,是萧伯纳先生和你玩了一个下午。没想到小姑娘马上回敬到,你也回去告诉你妈妈,是玛丽小姐和你玩了一个下午。
不管以前多么辉煌,还是现在多么有成就,自己不过就是森林里的一片树叶,就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珠,就是天宇中的一粒尘埃。
在这个世界上,谁都很重要,谁都不重要。保持一颗宁静、淡泊的心,才不会在人生的旅途中迷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