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一到,万象更新,歌声也因此变得格外美妙。
春天的歌声是欢快的。小时候唱儿歌:“春天里来百花香,朗里格朗里格朗里格朗,和暖的太阳在天空照,照到了我的破衣裳……”当时只觉得它很应景,唱出了我的生存状况,好听又好玩。长大后才知道,这首《春天里》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源自赵丹主演的电影《十字街头》。该片讲述四个失业的大学生,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面临工作和爱情等方面的困境,在十字街头痛苦徘徊的故事。苦闷的生活环境中,苦笑是一缕光,能让漆黑的人生稍微透出点光亮。插曲《春天里》,欢快活泼,朗朗上口,让观众在他们失意的生活中看到了希望:虽然为了生活,昼夜都在不停地奔波忙碌,相信只要努力拼搏,黑暗尽处就是曙光。歌曲中衬词“郎里格朗里朗里格朗”的反复出现,展示了主人公爽朗洒脱的性格,体现了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春天的歌声是优雅的。当冰雪消融、大地回春,原野呈现出勃勃生机。用音乐语言惟妙惟肖地描绘这大好春光的,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那华丽敏捷的旋律一旦奏响,春天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在听众脑海里徐徐展开:一望无垠的山坡上,金色的阳光给大地披上新装。小鸟在披上新绿的枝头欢悦鸣叫,恋人手牵着手在潺潺的小溪边甜蜜地絮语,儿童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尽情地奔跑跳跃,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惊醒了林间的松鼠,野兔“嗖”地从地洞中蹿出……幸福,在人与自然中一层层甜蜜地扩展:明媚的阳光代替了冬日严寒,欢乐的歌声代替了忧郁苦闷,世间到处都洋溢着勃勃生机。天与地编织的圆舞曲,在每个人的心头回旋。
春天的歌声是温馨的。身在他乡的游子,置身在曼妙的春光里,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乡的亲人和朋友。处在寒冷北国的故乡,春天来了,路边高大的木兰是否开花?漫山遍野的落叶松是否发了新芽?慈祥的妈妈,时刻惦念着千里之外的儿子,仍然按照故乡的时序寄来棉衣;青梅竹马长大如今已分手五年的她,现在过得怎么样?和老父亲一样喜欢沉默寡言的哥哥,辛勤劳作之余是否会对着火塘与老父亲对饮几杯?……这首20世纪70年代创作于日本,刚流传到中国就风靡大江南北的《北国之春》,以亲切的歌词、动人的旋律,将游子对北国之春的无限向往表达得淋漓尽致。全曲共分三段,每段歌词的前两个乐句写景,曲调流畅明朗,后三个乐句抒情,情绪感伤又舒展,令人感到酣畅淋漓,又不忍释怀。
春天的歌声充满希望。今天我们能够过上富足安稳的生活,应该衷心感谢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曲《春天的故事》,用通俗的语言、流畅的旋律、清新而贴切的比喻,气势恢宏地展现了一幅史诗般壮丽的画卷,写出了人民对改革开放的拥护和对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爱戴,总体格调平和、亲切,感人至深,令人难忘。
百年的新画卷已徐徐展开,万紫千红的春天,带着生机和希望,已经迈开它的脚步,大跨步地来到了人间。它将带给您怎样的希望和梦想?
美丽而迷人的春天,令人遐想,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