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洛阳汉魏隋唐都城遗址保护中心编纂的《汉魏洛阳城考古发现和研究》(如图)出版。该书系统梳理了2000年以来汉魏洛阳故城考古发掘与研究的新成果,为中华文明起源、古都文化研究提供了全新学术支撑。
汉魏洛阳故城始建于西周,废弃于唐初,历经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建都史近600年,城市延续1600余年,鼎盛时期面积近100平方千米,是当时全球最大城市之一。该遗址以其悠久连续的建都史、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城市建设、辐射周边的强大影响力,成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特性、进程与动因的重要研究载体。
汉魏洛阳故城考古发掘经历了60余年的风雨历程,许多重要的考古勘察成果已先后刊布面世。原洛阳市白马寺汉魏故城文物保管所在2000年曾编辑出版了《汉魏洛阳故城研究》一书,汇集大量考古报告和研究论文等。此次出版的《汉魏洛阳城考古发现和研究》主要梳理和收集了2000年以后发表的考古报告和研究论文,补充和更新了相关研究成果和观点认识,同时也优化了相关文图呈现效果。
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书不仅总结了汉魏洛阳故城考古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系统性资料,有助于深化人们对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社会制度演变等领域的认识,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洛报融媒记者 刘嘉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