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风轻抚大地,家乡的山野里,扒开一丛丛枯草,总会发现野小蒜的身影。
吃罢午饭,祖母摘下挂在墙上的篮子,放上一把小铲,拉着我向村后的山坡上走去。这儿的野菜好多,有荠荠菜、野小蒜、茅草根、笤帚苗……相比别的野菜,我觉得野小蒜最难挖,一扯就断了。祖母教我,在靠近野小蒜的地方,将铲子锋利地插进泥土,轻轻一撬,再抓住野小蒜往上一提,整个野小蒜就出来了。我学着祖母的样子,果然挖出了整棵野小蒜。
野小蒜吃法很多,可以包饺子、炒鸡蛋、做汤面条……记忆中,祖母最常做的是野小蒜油馍。野小蒜洗净,放一旁晾干。这边开始和面,擀成一张大圆饼,抹上油,撒上盐,铺上一层切碎的野小蒜,卷起来,再擀成饼。烙馍锅放油,油热后,挑起面饼放入锅里,待两面金黄,油馍就熟了。咬上一口,油馍的面香和野小蒜的野味充分融合,像把春天吃进了肚里。
祖母说,野小蒜即使被挖去了蒜头,只要还有一点根留在土里,来年仍会发出新芽。
祖母四十岁那年,祖父因病去世。祖母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白天和村里的男人一样下地干农活,晚上洗洗涮涮、缝缝补补到深夜,含辛茹苦把孩子们都拉扯大。祖母何尝不像这些野小蒜,在贫瘠的土地上扎根生长,面对生活的惊涛骇浪,依然坚韧不屈。
长大后,我在城市里打拼,很多时候忘记了这些朴素的野味。
去年春天,去郊区一个小村子的果园玩,此时,正值桃花红、梨花白、菜花黄,远远望去,整个村庄像泊在花海中的一艘船。桃园里,我欣喜地发现一丛丛野小蒜,细细嫩嫩的身子,像刚长出来不久。手头上没有工具,只好揪了一小把。刚下土坡,迎面过来一位老太太,拉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看见我手中的野小蒜,说:“来我家桃园里挖吧,可多了,那里还有工具。”我欣然前往。
果不其然,老人家的桃园里,野小蒜又多又大。一会儿工夫,田埂上便隆起了几小堆。我蹲在那儿细细地择起来。不远处,老人在忙碌着,小女孩拿着小铲子在她身旁嚷嚷着,夕阳洒在她们身上,给祖孙两人镀了一层暖暖的金色。我顿时一怔,仿佛时光倒流,看到了小时候跟在祖母身后寻找春天的自己。
回到家,我把野小蒜洗净,烙了几张野小蒜饼,熟悉的味道在舌尖缠绕,想起已经去世多年的祖母,思念的闸门轰然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