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城市都是醒着的,白天是喧嚣的醒,晚上是寂静的醒。白天的醒大同小异,无非是热闹繁华的喧嚣,而夜里的醒,各有各的声音符号。
记得有一年到珠海出差,住在海边酒店,第一个晚上,总是半睡半醒睡不踏实,耳畔充斥着各种声音,呜呜——呜——,哗——哗哗——,沙——沙沙——,这些声音在白天嘈杂的环境尚可忽略,但晚上格外清晰。反正睡不着,索性闭眼竖耳静静享受这海边的特殊礼物。
呜呜——呜——应该是海上航船起锚或归航的汽笛声,这种声音时长时短,很有规律,是海上航行的一种特殊语言信号。哗——哗哗——一定是海上浪花拍打礁石或沙滩的声音,再仔细听,甚至能判断出哪一次拍打的是礁石,哪一次拍打的是沙滩。如果拍打到礁石上,回响声音很大,有一种果敢、激烈而又不甘的回荡。如果拍打的是沙滩,沙——沙沙——轻缓、舒卷而又恋恋不舍,如同母亲抚摸怀里的婴儿般轻柔,你会在这种轻柔的抚摸中慢慢进入梦乡。我不知是何时睡着的,只清楚当我拉开落地窗的帘幔时,辽远的海面上金波荡漾,一轮红日已跃出海平线。
后来,因工作关系,我又在北京住过一段时间,在这座散发着灵毓之气的皇城古都,我听到了另一种不同的声音。
由于安排的住所离上班地方远,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要起床。喜欢赖床的我总想多躺一会儿,似睡非睡间,似乎听到一种特有的细微的声音。这种声音如婴儿的呼吸,又像帝王将相来自远古的叹息。恍惚间,我看到了故宫的红墙金瓦,在静谧的月光下影影绰绰,飞檐上的脊兽仿佛被唤醒,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这声响,是岁月摩挲的低语,是千百年来沧桑历史在时光长河里的回音。当鱼肚白露出来的时候,这种声音逐渐被各种嘈杂声淹没,再也捕捉不到那种寂静、神秘、给人带来无限遐想的声音了……
我最熟悉的声音,莫过于居住了三十年的洛阳城的声音。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也是牡丹之都,我喜欢在每个周末的夜晚,静静聆听这个城市的声音。当白天的喧嚣在尘埃中褪去,夜的宁静总会启动第六感官。我听到了距我十里开外的卢舍那大佛与香山居士的低语;听到了白马寺传来的幽幽钟声;听到了丽景门城墙下,那些踏在青石板上金戈铁马的嗒嗒声,还有历史的飓风穿过丽景门的呜咽声;还听到了应天门、天堂明堂鎏金飞檐上清脆的铜铃声,听到了盛唐宫廷中丝竹雅乐的袅袅余音……这些穿越时空的声音,在这座承载了十三朝兴衰的城市留下了千古不灭的印记。
继续听,我还听到了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国家牡丹园的牡丹抽枝发芽的声音。噗噗,像吐出了一年的憋闷,又像挣脱了束缚的枷锁,终于等来了属于她们的春天,这种声音听似微弱却充满力量。我想象着悸动的四月,满城尽是牡丹的盛华,想象着你的城、我的城为奔赴一场花事的喜悦、期待,想象着这些牡丹仙子穿梭在熙攘的人群中,顾盼嫣然,在春风里摇曳……
聆听城市的声音,就像翻开一本厚重的书,读懂了那些醒在夜幕下的声音符号,就读懂了这座城。无论是喧嚣后的静籁,还是繁华后的平寂,它们都是岁月的馈赠,生息在这里,白天享受人间烟火,夜晚守护一份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