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安县城往南十里有座山,不高,十多年前我作为志愿者,参加了妇联在那里组织的植树活动。春风又吹,见街旁垂柳新芽,便又想起那些树不知现在都长成什么样了。
打电话邀当年一起去栽树的朋友红霞,她一听我说去看树,就咯咯咯地笑起来:“那种鬼地方,十种九不活,你还想着树,树可不记得你了。”
我俩凭着印象,不能确定具体位置。只依稀记得有一条土路从山脚下经过,山在路的左手边,上山的小路是在山坳里。当折回头又找的时候,看见附近一条通往村子的路牌,才确定眼前树木葱郁的山头,就是原来的那座光秃秃的荒山。远远望去,感觉山长大了不少。山上的树多了,原本的山间小路被丛林掩埋。我们扒开树间的枝蔓,踩着杂草往山上走去,那年栽树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那是个初春的早晨,我们带着工具,胸戴大红花,坐上了几辆大巴车,跟着拉满树苗的卡车,浩浩荡荡地往山中行进。当车停靠在山前时,我们才知道到了目的地。领队在山前做了简短的动员讲话,大伙儿就开始按照分工有序栽种。有人运苗、有人浇水、有人挖坑、有人填土,每三个人一组……我带的是铁锨,主要是往树坑里填土。
这些纤细弱小的树苗,能栽活吗?有人在怀疑。瞅瞅山上,除了荒草就是荆棘,几乎见不到之前有树木生长的痕迹。和我一组挖树坑的男士感叹:一镢头下去,石头把手虎口震得生疼,土这么少,种了也不一定能成活!
山上的风很大,干活的人也很多,石头碰触铁具,叮叮哐哐的声响尖锐刺耳。等树坑挖好了,把苗放进去,扶正,我开始往坑里填土。待填进去的土埋住树根儿,先用双脚把土踩实,然后浇上水洇透,再封上土盖好。这是我小时候跟着父亲学的。
同组的红霞不解地问,为什么要用脚踩?我告诉她,这样成活率高。她不信。我抬眼搜索,用附近一块大象形的石头做了标志物,还打趣说以后再来证明。没想到,今日真的来了。
十几年一晃而过。当我们又一次来到山上,那些小树已经长到了四五米高。它们郁郁葱葱的样子,扮靓了山色,织就了锦绣。我激动地仰视着满坡虎虎生长的树,深情地问:“可认识我们?”只见这些柏树摇摆摇摆、频频点头,仿佛在回答:“认得,认得!”
侧面山坡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个红色大字,在绿树掩映中是那么的刚劲而富有力量。栽树即栽富,造林即造福,这句话说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