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津区“新风满孟”社会风气提升的浪潮中,常袋镇勇立潮头,紧握党建“船舵”,驱动基层治理“航船”破浪前行,让文明新风吹遍每一寸土地,为乡村振兴注入磅礴力量。
“约”出文明新风尚。常袋镇巧用“一约五会”法宝,激活乡村文明“密码”。19个行政村(社区)的“院落会”“板凳会”热闹非凡,党员群众围坐一团,共商村情,同定村规民约。曾经,红白事的大操大办让村民苦不堪言,娶个媳妇流水席得摆3天,烟酒钱要花两三万元,如今“红白事简办”被写入村规第十二条,村规从纸面走进心间,村民再不用为操办红白事犯愁。
不仅如此,该镇各党支部深挖移风易俗“富矿”,先后选树“好媳妇”“好婆婆”“五好文明家庭”等典型300多个。如半坡村“好媳妇”马维维,20余年悉心照料卧床婆婆,每日洗脚按摩从不间断。她的故事经村党支部宣传后,如春风化雨,让尊老爱幼在村里蔚然成风。
“建”起群众幸福园。华灯初上,常袋镇中心文化广场变成欢乐的海洋。跳舞的、打球的、散步的,人们各得其乐。“现在这广场太棒了,每晚来跳跳、唠唠,心情舒畅!”李大妈笑容满面。
这背后,是常袋镇党委政府聚焦民生的不懈努力。线上问卷、线下走访广纳民意,依需对广场“梳妆打扮”,崭新的公厕,藏书丰富的书屋,规划合理、器材齐全的运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升级,点亮乡村夜生活,凝聚起烟火气十足的文明风尚。
该镇还把培塑特色文化品牌和改革图书资源配置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导企业、学校、村委等各方力量参与,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在全镇城乡打造出各类书屋30多个,形成了15分钟阅读圈。
“叩”响万家连心门。在常袋镇,一场社情排查活动热烈展开,党员干部齐上阵,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支部统筹协调,党员冲锋在前,干部担当作为,村民小组紧密配合,各方力量汇聚一线。
杨沟村的杨大爷年高体弱、身患慢性病多年,想办理慢性病卡却久拖未决。在“新风满孟”活动中,村干部主动作为,积极与镇卫生院、医保部门沟通,并整理病历全程代办,不出一周就让杨大爷拿到了卡。石碑凹村两户邻居因宅基地起争执,多年僵持不下。镇包村干部联合村党支部,多次上门倾听诉求,从邻里情谊、法规政策方面耐心劝解,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终让两家化干戈为玉帛。
此次集中开展的社情排查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数据收集,更搭起了一座政府与百姓的“连心桥”,通过走访入户,精准掌握社情民意,及时提供贴心服务,切实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全镇已走访农户7000余户,收集各类问题及需求90余条,化解矛盾纠纷70余起。(郑占波 刘翠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