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洛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与友论花赋
石 牡 丹
牡丹与寺院
以针作画 巧夺天工
新闻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 年 4 月 19 日 星期    【打印】  
以针作画 巧夺天工
——走进濮惠菊的苏绣世界
  ②
  ③
  昨日,走进洛阳美术馆三楼展厅,让人仿佛进入一个苏绣的世界。

  徐悲鸿的《奔马图》、郑板桥的《墨竹》、齐白石的《虾》……一幅幅大师的经典名作,被一针一线演绎得活灵活现。

  还有更绝的。展厅柔和的灯光投射在展室悬挂的“古画”上——宋代梁楷的《泼墨仙人》、明代唐寅的《山水四条屏》、唐代吴道子的《神仙卷》、元代赵孟頫的《鹊华秋色》静静地“俯视”着观众,一时间让人感觉好像走进了博物馆。

  这些用丝线精心刺绣的历代名画,令原作在优美典雅之外,又多了几分鲜活灵动。

  这些巧夺天工的佳作,全都出自有着“吴中第一绣女”美誉的濮惠菊之手。

  谈及自己30余年丰富而精彩的刺绣人生,濮惠菊娓娓道来。1966年她生于苏绣发源地苏州镇湖镇,是清代仿真绣创始人沈寿第四代传人、高级工艺师。濮惠菊说:“我的成功靠的是天赋和悟性,靠的是多少代家族私塾文化的积淀,靠的是澄怀悟道,法无常法。”

  苏绣与湘绣、蜀绣、粤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以“精细雅洁”而闻名的苏绣,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

  濮惠菊告诉我们,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这些特色,又集中体现在绣技上,即 “平、齐、细、密、和、光、顺、匀”八大特点。“平”指绣面平展;“齐”指图案边缘齐整;“细”指用针细巧,绣线精细;“密”指线条排列紧凑,不露针迹;“和”指设色适宜;“光”指光彩夺目,色泽鲜明;“顺”指丝理圆转自如;“匀”指线条精细均匀,疏密一致。

  与镇湖几千绣娘一样,濮惠菊的刺绣也是练的童子功。她七八岁起跟着母亲绣台布,绣被套枕套,绣到二十多岁,她开始不满足于日复一日在日用品上绣花,便到城里拜师,学艺术品刺绣。

  凭着对中国绘画艺术的深刻理解,靠着熟练掌握的各种刺绣技法,濮惠菊对色彩的运用独具天赋,对刺绣中最高难度的人物刺绣把握得更是独树一帜。在继承传统绣艺的基础上,她不断创新绣法工艺,自创了泼墨绣技法,并在上世纪90年代用这种自创的针法完成了心得巨作《泼墨仙人》(宋·梁楷画作)。这幅作品荣获日本国际美术书画文化交流大奖赛一等奖,使中国人物刺绣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濮惠菊曾用三年半的时间绣出了唐代著名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宫廷贵妇身上的轻罗薄纱是刺绣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难题,濮惠菊将一根丝线劈成120份,丝细到吹气能断,每根丝只绣几针便要更换。劈好的细丝放在绣绷上很难找到,要朝绷上轻轻吹口气,丝线飘起,她在空气中接住继续穿针再绣。绣成的《簪花仕女图》准确体现了周昉原作光洁华美、富丽明快的风格,罩在贵妇大红团花缎裙上的披纱曚昽如雾,让人叹为观止。

  濮惠菊常说,绣艺提高的关键在“悟”。她称自己的艺术是“我师太湖秀,太湖是我友”。

  对濮惠菊而言,刺绣如同一种气息,洋溢着爱的力量和热情,早已深深渗入她的生命之中。

  有人说,是太湖的山灵水秀、江南的人文荟萃成就了苏绣,成就了濮惠菊的刺绣人生。

  ①古韵

  ②双牛图(吴冠中画作)

  ③捣练图(唐·张萱画作)

  □本报记者 赵志伟/文 潘郁/图

  ①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