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祖辈传承下来的名言,我们望文生义,用起来也是那么得心应手。其实,很多名言的原意都被我们误解了,而且多少年来一直在误解、误读、误用。
比如“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句出于《礼记》的名言,多少年来人们都理解为:刑法不用于士大夫一类贵族,礼仪不用于普通老百姓。其实这样解释,一是违背了《礼记》这部书的本意,二是把古文词的用法搞错了。“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里面的“上”、“下”两字都是使动用法,直译为“刑法不使士大夫置之上,礼仪不使老百姓置之下”。意译为“刑法不优待贵族士大夫,礼仪不排斥普通老百姓”。
比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名言,多少年来一直被我们理解为“老百姓只可以被统治和支使,不可以让他们懂知识有文化”。这样翻译和理解与孔孟之道“有教无类”的宗旨是大相径庭的。其实,我们理解这句话时没有断好句,正确的断句和理解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老百姓优秀的,让他去搞管理去当官;不行的,让他去努力学习。”这样就和孔孟倡导的“学而优则仕”的宗旨一致了。
再如“以德报怨”,人们通常理解为: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对于欺负你的人,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事实上,我们这是从根本上曲解了孔子的原意。孔子在这句“以德报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看完以后,我幡然醒悟。当时,孔子对他的弟子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就因为省略了一句话,结果与作者原意南辕北辙。
还有“无度不丈夫”的名言,这句话一直被误读误写为“无毒不丈夫”。这句名言前还有“量小非君子”五个字,正确的写法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误就误在一个是“毒”,一个是“度”。其实,只要仔细琢磨,我们是不难发现误读和误写的,“量小非君子”换成一句大白话便是“气量小就不是道德高尚的人”。如果把“毒”放在后一句话中,那就不和谐不连贯了,只有放“度”才恰当。后面的“无度不丈夫”,解释起来是“没有气度就算不得是男子汉大丈夫”的意思,这样就通顺了。
造成名言误解和误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前人的误传和误读,如“无毒不丈夫”;二是特殊历史时期政治需要的误解,如“文革”时期对“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误译”,是为了“批林批孔”的需要……要解决这些误解误读的问题,一是要多学习,多读原著;二是要多分析,要善于独立思考,深刻理解。
(原载《老年时报》 洪亮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