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1版:首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熟练掌握信息化知识和技术
加快推进洛阳信息化进程
根植洛阳 服务洛阳
大遗址保护洛阳高峰论坛三十一日与您相约
马英九
就任国民党主席
巴基斯坦
大力清剿塔利班
“两大跨越”谱写中原崛起新篇章
积极创造决胜四季度的辉煌业绩
有突破地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坚定信心 强化措施
全力以赴实现晋位争先
洛阳小将为豫军
摘得开幕后首金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 年 10 月 19 日 星期    【打印】  
经济与文化交相辉映 硬实力与软实力同步提升
“两大跨越”谱写中原崛起新篇章
省委政研室
  河南是人口大省、发展中大省,经济社会发展不仅关系到近亿中原儿女福祉,而且关系到全国发展大局。2005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我省视察工作,明确要求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区前列”。省八次党代会认真贯彻中央要求,正确判断我省发展所处的阶段,准确把握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规律,积极顺应人民群众过上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出了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历史任务,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河南。“两大跨越”的提出和实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实现中原崛起的路径、目标和要求,在全省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澎湃激情,开创了中原崛起新局面。

  经济跨越强劲有力,走出了一条在不牺牲、不削弱农业的前提下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路子,形成了工农互促、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经济总量翻了一番,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新河南

  2005年以来,围绕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一系列具有很强指导性、针对性、前瞻性的重大决策部署,打出了组合拳、奏好交响乐,探索出了一条在不牺牲、不削弱农业的前提下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路子。坚持工业发展与农业发展两篇文章联手做,加快传统支柱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化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龙型经济、集群经济、链式经济、品牌经济、创新经济,狠抓粮食生产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把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以工带农的重要载体,推进工农协调发展;坚持城市建设与农村建设两幅画卷统绘,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特别是大力发展中原城市群,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把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作为推进城镇化、带动新农村的结合点和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模式,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坚持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两大动力一起抓,实施重点行业骨干企业战略性重组、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大力促进全民创业、放心放手放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把自主创新浓墨重彩地写在中原崛起的旗帜上;积极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内生力量;坚持产业升级与生态建设两大问题共同解决,不失时机地把服务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实施工业与服务业双轮齐转,积极发展“无烟产业”、“绿色产业”、“低碳产业、“低耗产业”,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扎实推进林业生态省建设,加快污染治理和淘汰落后产能,形成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大支柱”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经济强省建设驶入了快车道。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1万亿元、1.5万亿元大关,2008年达到1.8万亿元,居全国第五位,今年有望站上2万亿元的新台阶,跻身“2万亿俱乐部”行列、比2004年翻一番左右。工业主导日益凸显,2008年工业增加值达到9546亿元、居全国第五位,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1.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达7305亿元,居全国第四位;工业集中度和集约化水平显著提升,六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已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半壁江山”。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粮食连续3年超过1000亿斤,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居全国首位,今年夏粮战胜50年一遇的重大旱情再夺丰收,全年粮食产量有望再次突破1000亿斤,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出了占全国1/10的粮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粮食加工转化能力跃居全国第一,食品工业增加值跃居全国第二,涌现出了双汇、三全、思念、白象、华英、好想你等叫响全国、走向世界的品牌,中原大地“群龙起舞”,实现了由“国人粮仓”向“国人厨房”的转变,正在向“世界餐桌”迈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水平0.8个百分点,4年累计提高7.1个百分点,700万左右农民转为市民;中原城市群9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的5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占全省的65%左右,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城市群十强之列,郑州新区、洛阳新区成为河南的靓丽名片,中原崛起的柱石更加高大;2008年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到全省的70%,中部县域经济百强县排名我省占40个,其中前10名占7个,中原崛起的基石更加坚实。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省公路通车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均居全国第一,其中高速公路接近5000公里、超过了英国的总和,4条高速铁路专线先后开工建设,郑州正向着全国铁路路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迈进,新郑机场跻身国内八大枢纽机场。节能减排成效显著,2008年万元GDP能耗下降5.1%,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6.2%和7.2%,均为“十一五”以来最大降幅,污染减排降幅居全国前列。

  文化跨越步伐矫健,走出了一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化事的新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化素质大幅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速发展,中原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软实力显著提升,激活了数千年文化资源大宝藏蕴含的强大文化力量。

  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省委、省政府立足河南实际,把文化建设摆上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快科学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支柱,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深化改革中增强动力,积极开展资本运作,引导支持社会资本投资文化领域,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推进文化职能部门管办分离、政企分开,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方建设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以改革的大深化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在创新发展中激发活力,全面推进文化内容、形式、业态和运行创新,推进科技与文化的嫁接,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发展的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让文化发展的源泉充分涌流;在优势突破中壮大实力,大力实施旅游立省战略,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施重点项目带动,着力发展传媒出版、武术健身、杂技表演、工艺美术和文博会展等优势产业,带动和支撑相关产业发展,不断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在扩大开放中借助外力,以重大文化活动为平台,加大文化领域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国内外资者参与文化资源开发,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发展对外文化贸易,让世界走进中原文化,让中原文化走向世界;在培育精品中打造竞争力,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打造具有河南特色、反映时代风貌、在社会上叫得响的文化品牌和精品力作,以品牌扩大影响、开拓市场,有力推动我省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新兴文化大省。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200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560亿元,近四年翻了两番,今年以来在应对危机中逆势上扬、大放异彩;2008年旅游业总收入接近1600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9%,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0%以上、呈现“井喷”之势,由假日火爆走向全年恒热;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跻身全国省级党报集团一流行列,《销售与市场》成为“中国营销第一刊”,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成为全省百强企业中的“大象”;以超凡影视制作公司、天乐动画公司为代表的民营文化企业蓬勃发展,全省已超过25000家;宝丰民间艺人占全国的一半,年收入达6亿多元,马街书会、汝瓷等重现昔日光彩,催生了闻名全国的“宝丰文化现象”;民权王公庄村创作的“民权虎”享誉国内外书画市场,销售额达2500多万元;洛阳孟津平乐村成为“中国牡丹创意第一村”;建业足球六度登顶,创造了河南足球史上的最大辉煌。文化精品异彩纷呈。《常香玉》、《任长霞》、《村官李天成》等一批精品叫响全国,《程婴救孤》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剧目之首,《木兰诗篇》被誉为可与《图兰朵》媲美,《风中少林》获中国舞蹈界最高荣誉“金荷花”奖、在国内外巡回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被誉为国内实景演出的扛鼎之作、成为河南文化新名片,《少林武魂》成为中国第一部进入美国百老汇的原创舞台剧、在纽约掀起了一股中国热,《独角乐园》荣膺中国动漫产业十大标志性品牌,《小樱桃》作品规模居全球第一、市场规模居全国第一,《快乐星球》收视率创下央视该时段新高,河南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的CCTV-新科动漫成为国内目前唯一的全国性、全年龄段、全天候播放的动漫频道。文化影响不断扩大。“中原文化港澳行”、“中原文化澳洲行”、“中原文化宝岛行”吹起了一次又一次强劲的“河南风”;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世人瞩目、名流纷至,成为中原文化的强势品牌、全球华人的心灵家园;连续3年成功举办国际旅游小组冠军总决赛,成为河南吸引世界的靓丽风景线;在洛阳举办的2009世界集邮展览是历史上水平最高的一次,也是一次展示中原文化的盛会。文化服务不断完善。河南艺术中心、中国文字博物馆等一大批标志性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惠民工程走在全国前列,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河南人挺直了腰杆,自信心、自豪感空前增强,全省上下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氛围空前浓厚,河南形象显著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河南地处内陆,农耕文明、传统文化厚重,部分群众思想落后、观念保守,与发展市场经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两大跨越”的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在发展的特定阶段,个别事件和少数人身上存在的问题被非理性地放大,河南形象受到了曲解,影响了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和河南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省委、省政府在坚持以发展赢得尊重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重塑河南人的形象,释放发展活力,激发创造潜能。着力以集中教育提升素质,在全省上下深入开展了“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围绕“推动科学发展”这一主题,掀起了新一轮解放思想的热潮;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了“讲正气、树新风”、“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两转两提”等一系列活动,大力弘扬新风正气,狠刹“四股歪风”;在广大群众中广泛开展了“道德规范进万家、诚实守信万人行”活动,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着力以培树典型带动群众,先后树立和宣传了一大批时代楷模,有9人先后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届届榜上有名,首届全国道德模范河南籍有6人、占全国1/9,刚刚揭晓的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又有3人当选;大力表彰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起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片人的良好效果。着力以改善民生凝聚力量,每年为人民群众办好“十大实事”,5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400多亿元,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极大地凝聚了党心民心,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群众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以文化熏陶善化民风,以办好重大文化活动为抓手大力传承优秀中原文化,以扩大开放为渠道积极引进有益的外来文化,充分发挥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孕育了时代民风。

  干部群众思想新了,视野宽广了,观念转变了,创业劲足了,开放包容、改革创新、奋发进取、求真务实、文明和谐等新风尚吹遍中原大地。中原儿女信心足了,倍加自豪、倍感骄傲,对家乡的认同和热爱不断增强,许多人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我自豪,我是堂堂正正的河南人”的心声,热爱家乡、建设河南成为全省上下的共同心愿,人人代表形象、处处增辉河南成为中原人民的自觉行动。发展氛围空前浓了,干部争相想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群众争相干事业、挣家业、创大业,全省上下兴起一轮又一轮的发展热潮,全民创业之歌响彻中原大地。各界人士赞誉多了,一个充满活力、开明开通、日新月异的河南展现在世人面前,发展成就好评如潮。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多次来河南视察,对河南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河南发展寄予殷切希望。俄罗斯国家领导人普京来河南后坦诚评价,“如今河南在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由衷赞叹黄河文明,称在中原大地上生活过的人、发生过的事,曾经塑造着这个国家的精神、这个民族的品格。前不久,来河南出席第六届公民道德论坛的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徐惟诚深有感触地说:“这几年河南最大的变化是形象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让13亿人重新认识了河南,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兄弟省份也对河南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今日之河南颇有一番盛世景象。众多国内外媒体异口同声“刮目相看新河南”,就连走遍全球的世界旅游小姐也动情地说“河南是我到过的最美的地方”。

  实践充分证明,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两大跨越”的战略部署,完全符合中央精神,完全符合河南实际,完全体现了全省人民的根本利益。“东风浩荡满眼春,征程万里当奋进”。只要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新的起点,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推进“两大跨越”,一定能早日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率先实现中原崛起,让一个农业先进、工业发达、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新河南矗立在神州大地,实现复兴圆梦、重塑中原辉煌!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