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做户外活动,赶走冬季抑郁症。
| |
元旦过后,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市最低气温一直在-10℃上下徘徊。市气象台提供的数据表明,与往年同期相比,今年我市冬天更寒冷。而寒冷的气温中暗藏着许多危害人们健康的“冷杀手”。为此,记者采访了我市部分健康专家,请专家们为大家提供对抗寒冷保养身体的“秘籍”。
“杀手”一:皮肤脆弱常受伤
肖华负责分发单位的报纸杂志,最近几天屡屡被“杂志所伤”,手指经常被纸张划出小口子。今冬,像肖华这样“脆弱”的人还不少,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孙晓峰大夫说,寒冷的空气总是很干燥,而干燥的空气会带走皮肤中的水分,使皮肤变得十分脆弱。
有调查显示,温度每降1摄氏度皮脂分泌物便会随之减少约10%,当气温低于8摄氏度时,皮脂分泌便会陷入完全的冬眠状态。此时皮肤会异常敏感,适应力及抵抗力明显下降,并对低温的刺激作出超乎寻常的反应,出现红肿、脱皮甚至发痒、红斑等不良情况。记者在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病例中了解到,今冬,在所有皮肤问题中,冻伤病例尤为突出。
对应“秘籍”:冻疮多见于儿童和末梢血运不良者,常反复发作。孙晓峰建议,“身体暴露于空气中的地方(手、耳、脸)要注意保暖,最好能戴上口罩、帽子,减少冷空气的直接刺激。为防止冻伤,要经常观察皮肤,尤其是耳面部和手部等裸露部位,查看有无出现苍白、僵硬等现象,应不时搓揉面部皮肤,伸展筋骨活动手足”。
皮肤莫名其妙地被划伤也是寒冷天气中极易出现的皮肤问题。孙大夫建议,裸手尽量不要接触金属等锐利物体,寒冷季节这种物体表面温度很低,热传导快,手接触极易受伤。
“杀手”二:心血管病高发季
冬天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记者从我市几家医院了解到,这段时期到医院就诊的心脑血管病患者明显增多,而且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张泽平介绍说,有研究表明,77%的心肌梗塞患者、54%的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寒冷敏感度高而且极易发病、复发或加重病情。
张泽平分析说,身体在低温状态下,外围的血管会收缩,促使血管阻力及血压上升,同时心脏负荷增加,脑溢血和心肌梗塞发作的机会便增加;寒冷天气下,人们活动量减少,包括脑、心肌、内脏血液灌流也同时减少;冬季排汗减少,水分摄入量减少,尤其是老年人口渴的感觉差,水分摄取不足,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阻力及血压上升,血栓也容易形成,脑梗塞和心肌梗塞疾病发作的机会就会增加。
对应“秘籍”:张泽平建议,首先冬季不应太早锻炼,因为早晨锻炼时,低层空气不易上升,近地面空气污染严重,而有雾的早晨更是污染严重。
其次,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最好保持室内比室外高8摄氏度。如果室内外温差过大,人在骤冷骤热的环境下,容易发病。
张泽平提醒心血管病患者,上班时不要为了赶时间追公交车。快跑需要大量的氧气,血液流动的速度和流量自然就会加大,大量的血液涌入已收缩的血管很有可能引起堵塞、血栓,严重时还可能发生血管爆裂,造成脑出血。
“杀手”三:冬季抑郁情绪差
很多人喜欢把情绪低落和低温天气联系起来,近日持续的低温天气还真让我市的心理咨询师们忙碌了起来,市心理咨询师协会最近便接待了不少前来排解郁闷情绪的市民。
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杨延卿表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到了冬季情绪变得低落是一种正常现象,这并不能算得上是抑郁症,而是一种“季节性情绪紊乱”,是由于寒冷天气阳光少,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而造成的情绪低沉、身体倦怠。杨延卿说,倘若只是短暂出现嗜睡、贪吃、乏力等症状,可通过适当的行为调节来缓解改善,不要轻易给自己贴上“抑郁症”的标签。
对应“秘籍”:杨延卿说,造成冬季抑郁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日照,因此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想办法延长日照时间。他特别提供了几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大家远离冬季抑郁。
1.多晒太阳多开灯。有太阳的日子多进行户外活动,如果碰到了雨雪天气,可以通过开灯来改善心情。灯光要避免使用冷光灯,类似白炽灯的暖光最有效果,灯光要适当亮一些,以营造“阳光普照”的氛围。
2.别当宅男宅女。长期独处是患上冬季抑郁症的一个重要因素,要赶走冬季抑郁症,应该多参加社交活动,一些团体性的娱乐活动是让你的心情变得阳光起来的好方法。
3.多吃高热量食物。不要因为情绪不好而暴饮暴食,在冬季多吃一些热量高的肉类、豆类食物,对防止冬季抑郁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本报记者 连漪 通讯员 许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