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气象台专家解释:天气预报的温度是以气象观测站百叶箱中观测到的温度为准,百叶箱内的温度与地面温度之间存在一定差别;由于空调、汽车等和生产、生活排放形成热岛效应,观测站内的空气自然温度与在人群活动聚集区用温度计测量或人体感受的温度不可能相同;不存在刻意压低预报的情况。
4日,市气象台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市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在37℃至38℃,只有伊川和宜阳超过了39℃,可不少市民反映,天气热得受不了,超过了40℃以上。为什么气象台发布的气温总比自己感觉到的温度低呢?就此,我们采访了市气象台有关专家。
“气象台预报的天气温度,是以气象观测站的百叶箱中观测到的温度为准。”市气象台专家介绍,采用气象观测站观测气温是目前世界通用的科学测温方法。目前我市共有9个气象观测站,分别设在各个县(市)。为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准确,观测站选址有严格的要求,一般是离人群、市区较远,四周平坦、空旷无遮挡的地方,以避免人为和建筑的干扰;而温度计置于白色的百叶箱内,安置位置距离地面1.5米,要求通风良好,不能受太阳直接辐射。首先,百叶箱内的温度与地面温度之间存在一定差别;其次,由于空调、汽车等和生产、生活排放形成热岛效应,观测站内的空气自然温度与在人群活动聚集区用温度计测量或人体感受的温度不可能相同。
专家表示,各种地面情况比较复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不同,因此,在同样的日光照射条件下,不同地表的温度也有较大差异。而人体感受到的温度还与天空晴朗或多云、风力大小和空气湿度不同产生差异。此外,正常的天气预报允许误差范围在2℃以内。正是以上诸多原因,导致了市民感受温度与气象台发布温度有偏差的结果。
“根据不同的天气变化情况,预报最高气温可能比实际温度偏低,但也有可能发生实际气温没有达到预报高温的情况。”专家说,天气预报无禁区,我市不存在刻意压低预报高温的情况。据介绍,每年我市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的次数并不多,但40℃以上的高温通常会预报和公布,最近的一次是7月6日,市气象台发布了高温红色预警,预计市区、伊川等地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而在随后公布的实测气温中,伊川达到40.7℃。
本报记者 石蕴璞 实习生 于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