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郭立翔 通讯员 江辉)“以前打麦得自己找场地、租设备,一亩地下来至少得花60元,现在只用掏几元的油钱,很划算。”日前,在嵩县田湖镇的万顺农机合作社免费打麦点,农民老曹高兴地说。
这样的免费打麦点在嵩县共有30多个,它们全都由该县的秸秆综合利用企业设立。
嵩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相关负责人说,这些企业都分包有秸秆利用区域,通过免费打麦服务将农户的秸秆回收,打捆外销到黄河北的造纸厂。如今,该县的秸秆已不能满足这些企业的“胃口”,其秸秆回收范围已扩大到伊川、平顶山等地区。目前,这种“免费打麦+打捆外销”模式已占到该县秸秆综合利用的近60%。
在嵩县,依托奶牛养殖小区消化秸秆也占了秸秆综合利用的较大比重。
在位于旧县镇的亚杰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小麦和玉米秸秆得到了多重循环利用:通过免费打麦服务换取秸秆,将麦秸与去年青贮的玉米秸秆搭配作牛饲料,多余的小麦和玉米秸秆废料则混合牛粪进行压块,销往外地的发电厂。
目前,该县共有10个奶牛养殖小区,可以青贮利用15万亩秸秆,占到麦秸综合利用率的近30%。
“以前我县的秸秆利用率还不到40%,今年达90%以上。”嵩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负责人说,通过转变禁烧思路,不仅让农户从中受益,也使禁烧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禁烧的担子轻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