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中秋月 故乡情
古诗里的月饼
在日本过中秋
山月不知心里事
桂子秋香溶溶月
奔月的N个版本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9 月 13 日 星期    【打印】  
团圆
中秋月 故乡情
□宋殿儒
  我国是个有着极深月亮文化积淀的国家。日为刚,月为柔。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时,常把自己的希望寄托给月亮,并给月亮冠名为“爱神”、“美神”、“多能之神”等。有门为“月门”,有名为“月娥”,有酒为“月仙”,并且还把代表美的“嫦娥”、“玉兔”都驮在月亮上。

  中国人不但喜欢赏明月,而且生活中也充满月亮元素。特别是文人骚客,竞相把月亮看做最可信的朋友。李白念友时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杜甫思乡时说:“月是故乡明。”王安石想家时喊:“明月何时照我还?”毛泽东则把自己对杨开慧的深深怀念寄托给月亮,含泪吟哦:“吴刚捧出桂花酒。”曹操则欲摘明月:“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而我们的航天科学家却日思夜想着制造出自己的宇宙飞船登月。

  中国人把月亮搂进农历八月十五的怀里。这天,有多少游子回到母亲的怀抱,有多少离人让月亮捎回情思,有多少对情人在月下簇拥着步入爱河。每到中秋节,人们就举家团圆吃月饼。在吃月饼时,人们首先考虑的是月亮,把最甜美的月饼献给月亮,让它先“吃”。

  在极度困苦的时候,人们也没敢忘记中秋节的月亮。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在游子心里,故乡的月亮总会是圆圆的、明亮的。

  我豫西老家的大部分人就是这样。旧社会,穷人家没钱买月饼祭月,就团个糠菜圆饼,上面印个“月”字,就是月饼,他们照样祭月过节。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尽管平素糠菜代粮,但农历八月十五这天,家家都会设法弄些月饼祭月。买不起月饼的人家,就烙些金黄的玉米面饼在月亮底下吃。

  近年来,城里人富了,农村人也富了。去年农历八月十五,我回乡过节,见父亲祭月的桌上,花花绿绿地摆了八大盘月饼,什么口味都有。在供桌正中间的一个盘里,放了好大一个月饼。父亲说,这个月饼是他自己做的。有一天,他梦见了在台湾至今未归的爷爷,爷爷给父亲一个特大月饼,吩咐说让儿孙们吃。所以父亲就特别做了这个极大的月饼,还在上面印上“团圆如月”四个字。

  那天,我特意多吃了些父亲做的大月饼。大家埋头吃的时候,我发现了父亲的眼泪。爷爷在父亲两岁时就离开了家。奶奶拉扯大伯伯和父亲两个人,等了爷爷六十年,也没等到他回来。奶奶临走时说爷爷一定还活着,月亮总会圆的。

  在中秋节赏月品月亮文化的同时, 我们也听到了社会前进的脚步声,感受到祖国正一天天走向富强。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