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陵 (资料图片) |
|
中山陵,无疑是个令人仰视的地方。客居南京,我几次想去拜谒它,总不能成行,仲春时节,天气晴好,终于如愿以偿。
中山陵位于紫金山南麓,与朱元璋的明孝陵为邻,坐北朝南,依山而筑。这里山青水碧,是块风水宝地。山道笔直,两边的梧桐、雪松、桧柏郁郁葱葱。密林深处,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到处都是游览、凭吊的人群。
史料记载,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喜爱紫金山,曾登山打猎游览,见这里山势雄伟,风光宜人,便产生了百年之后长眠于此的愿望。1925年3月12日,孙先生在北京因病去世,弥留之际一再叮嘱:“吾死之后,可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遵其遗嘱,中山陵自1926年破土动工,至1929年春竣工。1929年6月1日,孙先生遗体从北京运抵南京安葬。
我步入广场,一座洁白的花岗岩牌坊迎面而来。牌坊正中,镌刻着由孙先生手书的“博爱”二字,庄重大气,内涵深邃,这是孙先生一生信奉和追求的目标。过了牌坊,我步入宽阔的墓道,道中游客熙攘,人们步履舒缓,不少外国游人也和国人一道,虔诚地瞻仰这位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墓道尽处是陵墓正门,门楣上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为孙先生手迹。
穿过陵门,我看见一座方形花岗岩碑亭。亭中石碑正面刻有“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的镏金大字,系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谭延闿手书。石碑背面未有任何文字。一个女导游说,当时讨论立碑,决定由汪精卫撰写碑文,胡汉民写墓志铭,结果两年未成。后来,大家一致认为孙先生的思想和功绩无法用文字来概括,所以不再题写铭文。
中山陵高大雄伟,整座陵寝皆白墙蓝瓦,十分雅致。我随着人流走进祭堂,祭堂正门摆满鲜花,人们肃立默哀,鞠躬致敬。面对祭堂中央的孙中山汉白玉坐像,我心潮起伏,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旧中国风雨如磐,积弱积贫,是孙先生领导众人发动辛亥革命,冲破专制与黑暗,开辟了一条中国近代的民主之路。
如今已是21世纪,国家强大了,人民富足了,尽管两岸尚未统一,我相信祖国的大一统指日可待。到那时,我想,孙先生定当含笑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