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4版:社 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四成多交通事故 实现“快速处理”
孟津成立业余文物保护队
再婚后能否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
连接“网上网下” 架起“沟通之桥”
留守儿童过暑假 期待更多帮扶
“河洛经典”展演剧目早知道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 年 8 月 10 日 星期    【打印】  
为保护分布在田间的不可移动文物,首批80余名当地农民“上岗”——
孟津成立业余文物保护队
▲邙山一古墓冢旁竖起的文物保护员责任区牌。
统一制作的文物保护员工作证。
    孟津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029处,多数文物散布田间,保护起来十分困难。今年以来,孟津建立了80余人的业余文物保护队,挑选当地农民担任保护员,从而形成了县文物管理局、乡镇文物工作站、村文物保护员的文物保护网络。专家表示,发动基层群众参与文物保护,建立业余文物保护队,这一做法值得推广。

    1 当地农民加入文物保护队伍

    在孟津县朝阳镇朝阳村的庄稼地里,村民张小刚正在围着一处“大土包”仔细查看。

    “这可不是普通的土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邙山陵墓群中的元乂(yì)墓。”张小刚指着一旁写有他名字、联系电话、保护范围等信息的文物保护员责任牌说,这处文物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他要定期到这里进行检查,防止文物被破坏。

    早在几年前,县里号召住得近的村民自觉看护古墓冢,张小刚便成为其中一分子。他还在政府组织下,为光秃秃的墓冢种上了松柏等植被。

    今年,经过村里推荐,张小刚成为孟津县业余文物保护队的一员,每月得到由县、镇两级预算发放的100元补助,虽然钱不多,却使保护文物的责任更加明确。除了日常发现破坏文物等违法行为立即向文物部门报告以外,他还要向群众宣传文物保护知识。

    如今,在孟津县像张小刚这样的业余文物保护员共有80余人,在邙山陵墓区不时可见他们巡查的身影。

    2 业余保护员保护效果不业余

    “将古墓冢、遗址等不可移动文物分解到各个业余文物保护员,文物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孟津县文物局办公室主任张钦波介绍。孟津地处邙山腹地,不可移动文物达102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邙山陵墓群和汉魏故城,主要分布在朝阳、送庄、平乐3个乡镇,保护面积达150平方公里。只说墓葬,现存大型封土墓冢就有232座,地下古墓葬数量更是达十万之多,平均每60平方米就有一座墓葬。

    然而,目前孟津县文物局只有4名在编文物监察队员,每月只能保证对较大型重点文物巡查一遍,对于大多数分散在田间的文物难以顾及。综合考虑,孟津县今年通过各村推荐、乡镇审核、县里批准,本着就近原则,从当地村民中挑选出一批业余文物保护员,首先对232座大型封土墓冢和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实现监察基本覆盖。

    这些队员普遍对文化事业有所认识,对文物保护有一定积极性,很多都是退休教师或者文物勘探队员。县文物局与他们签订文物安全目标责任书,将首批80余名队员的补助金纳入县财政预算。

    业余文物保护员上岗以来,人为取土、侵占文物用地、雨水冲刷墓冢植被等情况大大减少,即使发生也能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制止。同时,在业余文物保护员的宣传带动下,村民的文物保护意识也普遍有所提高。

    3 专家建议推广孟津做法

    洛阳文物资源极为丰富,且多为不可移动文物。多年来,尽管文物保护部门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但仍有不少文物面临各类威胁,尤其是分布在县、乡、村及偏远地区的文物,令人担忧。

    市文物局研究员、著名学者徐金星,曾任洛阳汉魏故城文物管理所所长。他表示,对于文物保护,目前国家推行以专业保护为主,提倡群众参与进来。孟津县发动基层群众参与文物保护,建立业余文物保护队,不仅能更全面地对文物进行看管和保护,还有利于在广大群众中营造文物保护的浓厚氛围。

    徐金星建议,孟津县可进一步扩充业余文物保护员队伍,覆盖更大范围,其他县(市)区也可借鉴;建议各级地方政府从政策和资金方面对文物保护组织发展给予倾斜;建议组织专业人员,对从事业余文物保护工作的人员开展培训,提高这支队伍的“实战”能力。

    见习记者 武怡晗

    记者 石蕴璞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