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有“三不”原则:不做官、不纳妾、不打牌,时称“三不主义”。北京大学校长虽然是由政府任命的,但蔡元培认为这是办教育,不是做官。另外两条,是针对当时社会上的腐化有感而发的。蔡先生言行一致,在当时堪称“出淤泥而不染”。
钱钟书先生是一位国际知名度很高的大学者。但在钱先生寿辰时,他无一例外地拒绝各方为自己举行庆典,因为他“不愿花不明不白的钱,不愿见不三不四的人,不愿听不痛不痒的话”。三个“不愿”,足见钱先生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
学界泰斗季羡林有自己独特的养生之道——“三不”养生法: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所谓“不锻炼”就是反对为了锻炼而锻炼;所谓“不挑食”,就是养成不忌口的饮食习惯,均衡补充营养;所谓“不嘀咕”,就是不抱怨,心态好。
任继愈老先生,也有一个著名的“三不”规矩:一是不过生日,避免让别人花费钱财,还可以远离那些奉承话;二是不出全集,因为“人的学术是不断发展的,昨日之我与今日之我是有差距的”,不可以“全”定论;三是不当“挂名主编”,干“名气换钱”的勾当让读者上当,对不住良心。任老的“三不”,可谓“傻”得可爱,“愚”得高贵。 (摘自《文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