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恳请帮助成立文化小分队,到各乡镇表演文艺节目、宣讲道德礼仪……”近日,记者来到伊川县城关镇野狐岭社区时,75岁的郎稳刚从社区老年人协会回来,手里拿着申请书满脸笑容。
“这是社区的同志替我写的,明天我就把它送到县文广新局。”郎稳说。1996年从伊川县纪委退休后,她就给自己找了份新工作——“打理”社区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俺们这儿的老年人有不少没上过学,有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没文化容易上当受骗。”郎稳说。她在社区组建了扫盲班,利用空闲时间把大家召集起来学写字。
扫盲班的“学生”平均年龄70岁,年纪大了记性差,大家学着忘着,效果不好。郎稳一拍板,把扫盲班改成了道德讲堂。
身边的好事,拉出来说说;身边的不文明现象,拿出来评评。因为都是身边人、身边事,接地气,道德讲堂一开讲就受到大家欢迎。“哪天有道德讲堂,大家都惦记着,还有人抱着孩子去听。”社区居民何女士说,每次她都会认真记笔记。
为了给大家讲好课,郎稳可没少下功夫。她兜里装着小本子,看见、听见有用的都往本子上记;报纸杂志、电视节目都是她的“资料库”;只要县里组织有文化讲堂、道德讲堂,她都跑去听,听完回来给大家讲,有时直接把讲师请过来。
道德讲堂虽受热捧,但最多也是一周一讲,很多老人嫌“不过瘾”。郎稳寻思,要给老人们找点事干干,那就唱歌吧,“不管在哪都能唱,多美!”
于是,郎稳自编了一些爱党爱国的歌谣,一句一句教给大家。在洛阳、郑州等地工作的儿女常劝她歇歇,到城里享福,可她说,虽然退休了,但党员身份不能丢,“和老人们在一起才充实”。
“这些年,老郎的干劲儿更大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她编印了宣传材料,自编了很多歌曲,每天都领着社区的老年人唱。老人们朴素真挚的情感,感染了许多人。”野狐岭社区党支部书记何社干说。
“大家手拉手,一起向前走,为党为国为人民,不怕把汗水流……”在野狐岭社区的广场上,简单朴实的词语,唱出了郎稳的“老年幸福谣”。
本报见习记者 朱艳艳 通讯员 葛高远 王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