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2010年7月,北京市东城区在全国率先试行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即在综合考虑“人、地、物、事、组织”的基础上,将全区的205个社区划分为589个社会管理网格,网格内逐步配齐网格管理员、网格助理员、网格督导员、网格警员、网格党支部书记、网格司法力量等6类人员,分工承担网格内的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各项事务。
何利才介绍,北京市东城区的这一做法,让人们对社区管理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网格化这一模式的成功运用与自己“大盘子”里的“小选择”思路不谋而合。当年,金谷园办事处工作人员先后前往北京、大连等地学习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经验。
洛阳的探索,始于2011年10月。西工区金谷园办事处的2.2平方公里辖区,成为这一探索最早的“试验田”。
当年,西工区委、区政府确定金谷园办事处为西工区社区管理创新试点单位,并逐步形成了以党支部建立在楼院为抓手,以区域化网格化管理为载体,以提高居民群众满意度为目标的社会管理新模式,踏上了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征程。
格局:“上面千条线,基层一张网”
市民李素娟在健康西路经营一家鲜花店,生意不错。前几天,她得知社区为居民发放“连心桥卡”,也希望自己的花店能“卡上有名”,以便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客户。健康西路社区主任杨霞得知李素娟的想法后,当天就到花店与李素娟进行交谈,并为其办理了“连心桥卡”。
杨霞不单是社区主任,还有另外一个职务——跑班网格长。这一职务的职责,就是联系辖区单位和沿街工商户,督促落实相关创建工作,与城市管理相关部门相衔接,与经济管理部门经济元素相衔接,与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相衔接,与辖区单位共建文明单位相衔接。
“情况不同,网格的划分也不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分类很重要。”金谷园办事处综治中心专职副主任彭艳萍说,他们在探索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中,把“服务”放在首位,充分考虑居民、工商户和行政单位不同诉求,科学地将网格进行分类,“我们分为坐班、跑班和调(处)班三类网格”。
这三类网格究竟是如何运行的?
“坐班网格负责人在社区服务大厅内,随时受理跑班网格和调(处)班网格负责人送上来的群众诉求。” 彭艳萍说,坐班网格的作用,其实是为社区服务大厅增加了工作人员,实行专人专职坐班,熟练、快捷、高效地办理各种居民事务。这些事务的来源,是跑班网格和调(处)班网格负责人从与居民或商户的沟通中了解到的。
这样一来,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大框架就形成了,三类网格的负责人承担起了满足群众各方面诉求的任务。
说到底,服务群众,得先发现群众的诉求,这些诉求从哪里来?从前,基本是群众“找上门”,改变这一状况,是社区网格化服务的重中之重。
金谷园办事处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熟、构成相似、便于管理、方便服务”的原则,以“管理到门口、服务到家庭”为目标,以600户左右居民为单位划分出40个片区,以300户左右居民为单位划分出77个网格,每个片区内两个网格长互为正副岗,同时,以片区、网格为单位成立36个党支部、73个党小组,形成了“一个片区、两个网格、一个党支部”的“121”服务新模式。
往日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121”的框架下,变成了如今的“上面千条线,基层一张网”。
支撑:把党旗插在网格上
随着网格长的下沉,在基层这张密织的“网”上,渐渐浮现群众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类诉求,也为办事处掌握基层情况提供了第一手“情报”。
“我们把辖区人群大致分为常住型、流动型、帮扶型、积极型和重点型等5类。”何利才说,“常住型”就是在本楼院居住一年以上的居民,“流动型”是在本楼院居住一年以下的居民,“帮扶型”就是本楼院空巢老人、残疾人、生活困难的弱势群体居民,“积极型”就是本楼院“常住型”中比较活跃热心的各类骨干居民,“重点型”包括本楼院刑释、解教、吸毒等需要矫正的居民。
针对不同的类型,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那么,服务怎么开展?
“我们认为,首先要做的是把党旗插在网格上。” 彭艳萍说,在一个网格里,工作能不能干好,能不能真正为群众服务,必须有党的领导,这是个核心问题。为此,他们按照每600户左右居民建立一个党支部或每300户左右居民建立一个党小组的原则,选配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和热心程度高的楼院党支部书记或党小组组长,做到“有人管事”。
这样,“网格有组织,党员在网格”的格局就形成了。在此基础上,“全覆盖、全参与、全天候、零距离、马上办”的15字工作方针的实施也就有了保障。
何利才表示,这15字工作方针,就是行政区域和管理内容全覆盖,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全参与,信息渠道畅通全天候,政府与百姓沟通零距离,明确工作职责提高效能马上办,逐步实现“琐事不出楼院,小事不出网格,社区有人回应,街道有人协调”的目标。
把党旗插在了网格上,网格长的工作底气更足了。
每天,网络长特别是调(处)班网格长,都要到社区居民家中走访,了解群众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然后记录下来,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就要上报给党员、党支部或者办事处协调解决。
去年,金谷园办事处投资10万元,在全市率先建成了数字化信息平台。这个平台的建设,有力地支撑了网格化服务管理的运行。
日前,金谷园办事处工作人员给记者现场演示了这个平台。打开平台,居民信息、党员信息、沿街工商户信息、辖区单位信息等内容一应俱全。信息平台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动态化更新,每一个网格长走访的情况、发现的问题、问题的处置等,都通过平台得以体现。
在彭艳萍看来,研发社会管理信息平台,其目的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全面录入辖区的人、地、物、事、组织、舆情等信息,掌握辖区各个领域、各个层面资源现状,实现社会治理、信息查询、便民服务、综合指挥、任务分解、信息报告、交办反馈等功能。
成效: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我与网格共成长》,是金谷园办事处编印的一本故事集。在这本长达208页的故事集中,收录了60多名网格长的工作经历,有数百个故事。在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轰轰烈烈的情感,有的是家长里短、日常琐事。
“‘闺女,又来了!喝点水吧。’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心里有一种成就感。”杨瑞这么说。“为了居民安居乐业,我不能计较个人得失。”赵红利也这么说。
…………
目前,金谷园办事处已经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总支为主线、网格党组织为基础、楼院内全体党员为主体”的四级党建区域化网络化管理新格局。在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的支撑下,“有网有格、环环相扣、节节相连、纵横有致”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新型社区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小网格,大作为。不少群众表示,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社区党组织全覆盖,社会管理更加到位,政府形象明显改善。(三旺 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