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卿
骆宾王(约公元638年—?),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高宗永徽中, 骆宾王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任武功主薄、长安主簿。他于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李敬业作《代李敬业讨武曌檄》,文笔犀利,文采不凡。
徐敬业兵败,骆宾王逃亡,据《新安县志》记载,他匿居新安县。
诗抒真情 直言招祸
骆宾王聪明颖悟,博览群书,诗文皆长。骆宾王反对诗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诗作《帝京篇》即可证明——首写长安之壮观,接着抒情和议论,结尾为:“谁惜长沙傅,独负洛阳才!”洛阳才子贾谊不是被冷漠弃置不用而死的吗?议论刚直有力。
唐仪凤三年(公元678年),骆宾王任武功主簿、长安主簿,又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武则天当政,骆多次上书讽刺。骆《在狱咏蝉》借诗抒发他的悲愤之情:“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这首诗流传很广,也有些故事。原来骆宾王见武则天日益专权,同高宗李治并称“二圣”,上朝时竟并列而坐,他就上疏言此事,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牝鸡司晨,有违礼法。”这当然引起武则天的愤怒,遂将他逮捕入狱,他因此写出此诗:借物抒情,托物寓意,以抒忧愤。后出狱,他再也不追求官位,唯以写诗自娱而已。
骆宾王一生写诗不少,涉及方方面面,他的长篇歌行《帝京篇》在当时就被称为绝唱,《畴昔篇》《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等都流传一时。这种诗体,从六朝小赋变化而来,言词整齐而流利,声情并茂,感染力强,易于成诵。
以一檄文 名震朝野
唐载初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唐为周,定都神都(洛阳)。
武则天此举引起朝野震荡,李唐大臣多有不满,徐敬业在扬州发动起义,命骆宾王起草讨武曌书。骆宾王本对武则天不满,当然乐意为之。
骆宾王起草著名的《为李敬业讨武曌檄》。此文文笔犀利,慷慨激昂,气吞山河。檄文开头:“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接着写她的种种罪行:“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再写徐敬业起兵的正义性与军容的宏大壮观:“敬业……奉先君之成业……顺宇内之推心……是因气愤山河,志安社稷”“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结尾号召全体军民响应,并以凄婉的笔调以动人心:“一抷之土未干,六尺之狐何托”“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檄文送到武则天手里,她读后拍案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
徐敬业起事失败,骆宾王逃亡,“不知所终”(据《旧唐书》)。
逃亡新安 详情待考
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不明。《资治通鉴》说他与徐敬业同时被杀,《朝野佥载》说是投江而死,《新唐书》本传说他“亡命不知所之”。也有史料记载他向北过黄河,绕过洛阳,逃至新安。
据《新安县志》记载:在新安西冶西二里附近,骆宾王因遭武则天追捕,逃至北部漏明崖一带隐居,不远处有滩子沟。传说骆宾王逃至滩子沟时天降暴雨引发山洪,将其子冲走,他顺流发现儿子的尸体,故名滩子沟。此处距龙潭大峡谷不远,尚有骆宾王墓及骆氏后人。当然,这些有待进一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