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县东宋镇下宋村坐落在群山中。近日,九三学社洛阳市委委员赵志彤不顾炎热赶到村委会,和村支书吴太平商量村里下一步扶贫工作。
下宋村是个贫困村,土地贫瘠,共有203户820多口人。这里没有文化广场、下雨出行难、村民吃水难,是全村人的三桩“心病”。
自全市统一战线开展聚力“9+2”、奉献“十三五”活动以来,九三学社洛阳市委积极响应,动员基层组织及广大社员参与活动。开展精准扶贫、聚力脱贫攻坚,正是该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
2012年,下宋村成为九三学社洛阳市委的同心实践联系点,九三学社洛阳市委委员赵志彤被派到该村开展帮扶工作。
想开展工作,就得先去掉第一桩“心病”:给村子建设一个文化广场。
2013年4月,赵志彤在单位支持下,协调20万元资金用于建设下宋村文化广场。由于资金有限,广场硬化让赵志彤犯了难:“村里人都看着呢,不硬化哪像个广场?”
赵志彤给施工方负责人做“思想工作”:“这里是贫困村,干工程也是做善事,广场建好后,群众会感激你们的……”两个多月后,施工方免费对广场进行硬化,全村终于有了近600平方米的大广场。自那以后,赵志彤在村里的工作打开了局面。
修路是村民反映最多的问题,赵志彤决心去掉这第二桩“心病”。
想修路,绕不开钱的问题。2014年4月,经过赵志彤的奔波协调,修路资金终于有了眉目:争取整村推进项目资金70万元、以工代赈资金44万元,村民自筹11万元……最终,村内的7个自然村通上了水泥路。
提到修路,72岁的金丙甫激动不已:“过去拉架子车上街卖瓜,碰到雨天,泥巴能没过脚踝,路修好后,雨天出门再也不用担心了。”
解决了出行难题,赵志彤又开始操心要去掉第三桩“心病”:吃水难。
今年,在九三学社洛阳市委的协调帮助下,下宋村争取到36万元资金。目前,下宋村安全饮水工程已经动工,建成后,可解决全村吃水难题。
“作为统一战线的一名普通成员,我会尽我所能,扎实完成全市统一战线聚力‘9+2’、奉献‘十三五’活动交给我的任务,早日让下宋村脱贫致富!”赵志彤信心满满地说。
本报记者 李梦龙 实习生 杜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