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版:洛阳·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6年12月12日 星期

初心,托起生命的希望


(上接01版)

炮嘛,自然是要响的。王晓阳在医院是出了名的好大夫,凭的就是那不时作响的炮声。

组建重症监护病房是其中最响的一次。

王晓阳是从2000年起组建重症监护病房并担任主任的,当时重症监护病房在地市级城市不多,她就从3张床位做起,1个人带着5名护士,既当主任又当医生。该科室刚组建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在我市刚起步,重症患者的死亡率较高。为尽快提升重症治疗水平,王晓阳对临时起搏器置入术、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等国内先进诊疗方法进行研究与应用,又手把手带着科室的年轻人进行操作。

中心医院高手如云,为何要选择王晓阳来组建重症监护病房呢?

院领导给出的答案是:王晓阳简直就是为此“量身定做”的!

由于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病人发病急、病情重,医护人员成了患者的最后希望。这里的工作人员,都是“与死神赛跑的人”。

跑赢“死神”,拼的是技术。一名姓逯的患者,患高血压10年、糖尿病20年,曾因心肌梗死置入支架治疗,后大冠脉搭桥4根,还实施了动脉转运手术,3年前又出现尿毒症,只能腹膜透析维持生命。转住中心医院,这名患者是因为出现心肌梗死、心衰、反复心绞痛在别的医院治疗效果不好而找王主任的。怎么办呢?王晓阳通过反复会诊,选取了一种治疗方案,在其他医院都没出现的奇迹发生了!患者出院前拉着她的手说:“3年了,住过那么多医院,看过那么多医生,多亏了您,我第一次能躺着睡觉啦!”

跑赢“死神”,还要心细如发。重症病房的病人正常排泄时有可能导致生命危险,大小便等都在床上。可王晓阳从不抱怨,经常是哪里一声咳嗽,下一秒病人就能看到笑眯眯的王晓阳伸出手:“快把痰咳出来,我看看。”王晓阳还告诉身边的医护,这些病人的排泄物等能够反映出很多问题,可不能因为觉得脏就不管了。路上看到尿袋满了,她随手就倒掉。

到现在,重症监护病房已发展至20多张床位,从最初只有1台呼吸机、1台心电监护仪,发展至拥有众多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大型医疗和科研设备。

从1989年工作以来,每天查房、手术忙得不可开交,可王晓阳总是神采奕奕,见缝插针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专科疾病发展新动态。2015年,中心医院举办国际心脑血管学术研讨会,王晓阳在会上做同声翻译,自信的形象、流利的表达,征服了参会的中外专家。

手术台如同舞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一名来自平顶山的小姑娘,刚满13岁,被多家医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医生给出的判断是“最多活5年”。家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中心医院,王晓阳面对天真烂漫的孩子,面对家长紧锁的眉头,再次为其进行复查,面对的依然是无情的病症。

“不能让孩子说没就没了!”王晓阳不死心,领着孩子来到儿科检查,孩子异常波动的血压引起了她的警觉,“会不会是主动脉缩窄?”那一夜,她几乎没睡,仔细观察孩子的病状,第二天又作了进一步检查,结果证实了她的想法,孩子有救了!

出院那天,年少的孩子趴在王晓阳肩头,哭着说:“姑姑,您救了我,我以后也能上大学了!”

王晓阳难以抑制地流泪,轻轻拍着孩子的后背,喃喃地说:“乖,别哭,咱小姑娘家,得爱笑。姑等你考好大学呢……”

这一幕,谁会说是医生与患者,分明是一对深情的母女。

王晓阳常跟身边同事说:诊断是我们的“看家本领”,为了诊断明确,就是不吃饭、不睡觉也值!

王晓阳医术高明,让身边的很多同事非常佩服。庆笑春说,有的时候明明病人说自己心脏不舒服,王晓阳开出的却是一些治疗焦虑、烦躁的药物。后来才知道,这叫“双心病”,是指患者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疾病。在治疗过程中,王晓阳发现很多病人没有明显的病理特征,却表现出极为痛苦的反应,经过大量学习相关材料,她早早开始对相关疾病进行研究和探索,而这一概念近些年才开始大规模兴起。

王晓阳说:“‘健康所系,生命相托’,这八个字太重了,作为一名医生,只有不断增强能力,肩上才能扛得了患者以生命相托的希望和信任。”

初心不忘,行动孜孜以求

她把信仰铭记在心,尽职尽责做好每一项党务工作,“凡事总得有党员的样子吧”

“一般来说,一个人既当技术骨干,又搞党政工作,挑好两副担子很不容易。”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化莉说:“王晓阳做到了,做得那么出色,平常时刻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急难时刻豁得出!”

在就读于中山医科大学时提交的入党申请书上,当时22岁的王晓阳写下:过去我认为医生只救死扶伤,只要医术高明就可以了,但仅仅这样就能成为一个好医生吗?当医生是将自己的医术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是用来搞歪门邪道?医生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更应有崇高的政治思想品德才行。

初心念念不忘,行动孜孜以求。

当年,院领导找王晓阳谈话,提出组织上考虑让她担任内科系党支部书记时,王晓阳的回答非常干脆:“放心,一定干好!”

“恁好的人,咋生了这么重的病?”中心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病区护士长王素红刚听说王晓阳生病时就哭了起来。曾负责部门党务工作的她除了日常工作,还要配合王晓阳完成许多组织工作。原以为有些工作可以务虚些,可王晓阳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处处带头争先,领着大家伙儿干了不少实事。有一次,就因为在通知活动时听到王素红声音有些嘶哑,王晓阳便一直追问,得知王素红公公去世的消息。

当晚,王素红接过电话开门时,一下子惊呆了——门外,正是提着慰问品的王晓阳。当时正值冬天,下着大雪,刚刚上了一整天班的王晓阳是如何强打精神拖着疲惫的身子,来到同志家中送上组织温暖的,没人知道。

据同是内科系党组成员的老年医学科主任亓民回忆,自从王晓阳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组织会议除学习最新精神外,总询问、讨论最近哪位同志遇到困难,怎么去帮助人家。

一次出游,王素红还没出门就接了王晓阳五六个电话,在询问了出游时间、点清人员、交代安全事项之后,王晓阳又补充道,其中一个老专家的腰不好,要特别注意。“她是特别细心的一个人。”王素红说,平时,组织里谁家出了什么事,王晓阳总能第一个到现场慰问。

然而对他人特别细心的王晓阳发现自己的病情时,已是十分凶险。这还是在去年9月结伴参加省里的一次活动时,田利平发现昔日能吃能睡的王晓阳老说自己没劲儿,也吃不下东西,便催着她赶紧去体检,而通常医院的体检在7月就结束了。“她老是忙,看病时忙,不看病也忙。”田利平说。

忙什么呢?

忙着组织活动,忙着关怀同志。“每当听到有人扯着嗓门喊‘马老这回可得出马啦’,我就知道是她来了。”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马聪敏说,王晓阳平时工作繁忙,却始终充满活力,她常打趣说王晓阳是“特殊材料制成的”。王晓阳当时特别注重集体参与,一到下社区义诊、义务宣传医学知识等,她就拉着大伙儿一起去,还专门挑最远的社区,讲最接地气的内容。什么话什么专业术语让她来说,大家都听得特别用心。

榜样,总有着示范的力量。

王晓阳让内科系党支部的凝聚力非同一般。就拿院里献血来说吧,每次全院献血,她都带头。有一年,全院70多人献血,光内科系就有48人,而内科人数也不过占到全院的1/4。献完血后,她还不忘带着党支部委员买牛奶和鸡蛋。“为了让大伙儿心里暖暖的,王书记就是这么体贴细致。”马聪敏说。

自从王晓阳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中心医院内科系党支部活动搞得红红火火,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内科系党支部作为全市教育实践活动基层党支部先行试点单位,在全市教育实践活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然而,在历年的年终考核中,王晓阳几乎都只是“合格”。人事部门告诉我们,院里的优秀名额有一定比例,每年分发下来后,身为党支部书记的王晓阳不但自己不要,还劝说党支部委员把先进名额让出来。她常说,把荣誉留给年轻同志,能让他们有干劲儿!

“有件事我记得最深。”中心医院感染科主任张国强说,开始搞党群活动时,因为没有经费,大家都是有人出人、有车出车,尽量减少集体支出。好不容易省下了一笔费用,到了工作会上,王晓阳却说,最近咱们院有名护士家中遭火灾了,咱们不如把这个钱捐给她,让她渡过难关。全票通过。王晓阳查出癌症后,这名护士特意请了公休假,自费到郑州一路看护王晓阳。“俺心里一直想着,俺得报恩哩。”这名护士说。

“我是党员,又做不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凡事总得有党员的样子吧!”这样的话,王晓阳常常脱口而出,真诚,自然。

心存大爱,留“阳光”在人间

她像一团火,温暖他人,温暖社会,即便生命垂危,不忘留下最后的嘱托“捐献器官和角膜”

手是干瘪的手,简直是骨头上包了一层薄薄的皮。

字也颤颤巍巍,昔日娟秀清丽的字迹七歪八扭,今年10月1日,血压怎么也提不上去,心率快得很,那天王晓阳好像有预感,要来纸笔,用尽最后的力气:

“不住重症监护病房”

“不要无意义的心肺复苏”

“不举行追思会、追悼会”

“眼睛捐献已办好”

…………

看着遗嘱收好,她又看一眼丈夫王兆庆,闭上眼睛开始微微喘息。

看到最后一条,现场有人忍不住了,捂着嘴跑出病房,抽搐起来。

之前,王晓阳就和大学同学陈瑛讨论过这事。“咱俩之前就说过,现在我反复考虑,决定捐献器官和角膜。你觉得怎么样?”王晓阳说。

“我觉得特别伟大。”

后来,她又问丈夫王兆庆。

王兆庆说:“就是特别伟大,你捐吧,以后我也捐。”

一个家,是夫妻两人共同撑起的天。王晓阳能把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背后站着全力支持她的丈夫。多少次王晓阳深夜紧急返回院里,都是丈夫开车。平时家里事情,也少不了丈夫打理。

生病期间,丈夫总是陪在她身边。一次,王晓阳感叹:平时啊,都一直忙,生病了,反而能享受天伦之乐。心里呀,只是感到对家庭亏欠太多。

王兆庆却说:“哪儿的话,你是大夫,工作就是治病救人,我们都觉得你特别光荣。我都有打算,以后啊,让咱们孩子也学医!”

“苦了你了,谢谢你。”

两个人都落下泪来,手紧紧攥在一起。

在自传中,王晓阳曾写道,她从小就有两个愿望,当教师和做医生,这两个愿望一直在她心中占据着同样的位置。

天平在高三那年失去平衡,因为看到了一部电影《人到中年》,王晓阳心中的天平倾向了医生一边。剧中主人公陆文婷对病人关心、体贴,品德高尚,技术上精益求精,以及对自己事业的爱,深深地打动了她。尽管有人说医生辛苦,待遇低,但作为“学霸”的她,还是毫不犹豫地在高考志愿书的所有志愿栏都填上了医科。王晓阳说,我已决心把我一生献给这个为人解除痛苦的高尚的职业。

所以即使在治疗期间,她仍不忘借助自己内科专家的身份为周围人答疑解惑。

王晓阳赴京治疗期间,当时正在北京进修的中心医院血液科主任王慧睿看望过她多次,每次见她不是在和病友们积极打成一片,就是在抱着肿瘤资料仔细学习。

“我们当时还开玩笑说,她几乎就成半个肿瘤专家了。”王慧睿说。生前在笔记本上,王晓阳用娟秀的字体一笔一笔记下新学到的肿瘤知识。在治疗中,她还告诉主治医生:你就放心大胆做手术吧,失败了我和家人绝不给你添任何麻烦;如果成功了,那我就是你的活广告!

陈瑛说,医生通常都对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极为重视,而王晓阳常年在重症监护病房工作,天天面对危重病人,可能对如何结束生命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10月2日上午,王晓阳溘然长逝。下午,角膜顺利摘除,并于当月6日和8日分别被成功移植给两位患者。

10月4日,医院为王晓阳举办了一场俭朴的告别仪式。一面鲜艳的党旗覆在王晓阳身上,这也是她的遗愿——披盖党旗,不放哀乐。

多年的同事和一直陪伴在王晓阳身边的护士伫立在遗体前痛哭流涕,久久不忍离去。

灵堂当时挤满了人。据马聪敏回忆,现场多为不认识的面孔,都是多年来王大夫诊治的病人。

王晓阳说,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神圣的职业,就准备好了去奉献。

王晓阳还说,如果有来世,她依然选择从医,她要再战“百病之王”癌症。

…………

如今,王晓阳生前创建的病人微信群进驻了新的医生,继续为群友们答疑解惑;她开创的内科病例讨论制度,已在医院内进行推广……

松柏萦绕。自此邙山多出一处新墓,黑色大理石庄严肃穆,墓碑上只有简单几个字:王晓阳大夫。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