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是当下工作的重中之重。其实在古代,许多有爱民情怀的名人政要就做过许多扶贫济困的事,今天读来颇有意味。
苏轼、王羲之的“广告扶贫”
如今名人代言广告已经成为常态,其实早在古代就有了名人代言的“广告”。不过,他们是为了扶贫才这么做的。
一次,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在集市上见到一个贫穷的老婆婆在叫卖竹扇。竹扇很简陋,也没有装饰,卖不出去,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虽然不认识王羲之,但见他这样热心也就同意了。写完,王羲之还告诉她:“你告诉买扇的人,上面是王右军的字就行了。”
路过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篮子竹扇很快就卖完了。
宋代的大文豪苏轼也做过同样的事。据南宋庄绰《鸡肋编》载:当时苏轼被贬到海南岛,恰遇一个卖馓子的老妇人因生意不好而发愁。苏轼同情老妇,欣然挥笔为她作了一首广告诗:“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暖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把馓子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和形似美人环钏的形象刻画出来,令人心动。
老妇人得到这四句诗,就把它贴到门上。这还真成了活广告,老妇人的馓子店马上顾客盈门,收入倍增,一家人的温饱解决了。
新科状元“巧”题店名助朋友
在清代,有一个新科状元题词巧助发小致富的故事,更是体现了文化的魅力。
据《广东历代状元》载: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癸未科状元林召棠,衣锦还乡。见到小时候一个朋友的粥店生意冷清,想帮发小一把。正巧,朋友的妻子请他题个店名。林召棠灵机一动,提笔写下了“弓弓店”两个大字,落款写上“道光癸未钦赐状元及第林召棠题”。
过往行人见是状元亲题,纷纷赶来观看欣赏。状元书法娟秀遒劲,每个字都十分有力,就是“粥”字中间少了“米”字,剩下两个弓字,岂不成了别字。一时间状元写别字的消息迅速传开,人们成群结队地前来观看,品头论足。
此时正是夏天,天气炎热,人们看了字都顺便进店买上一碗凉粥喝,发小的粥店一下子就火了。后来状元才说:“‘粥’字中间的米字是故意漏掉的,就是因为没有‘米’,你们店里的米才多起来的嘛!”文化也是生产力,林状元扶贫真是扶到了点子。(摘自《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