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版:人文河洛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7年12月7日 星期

锐意兴利除弊
热诚提携后进

——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上)
扫一扫,关注“人文河洛”
(renwenheluo)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人文河洛”系《洛阳日报》品牌之一,让我们在这里触摸河洛大地的人文底蕴,感受洛阳历史的厚重魅力。

□朱宏卿

欧阳修(公元1007—公元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今江西吉安人,曾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自称洛阳人。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刻苦攻读,于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中进士,步入仕途。他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创作上皆有新理论。他又是杰出的历史学家,与宋祁合修《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

刻苦读书 立志成才

欧阳修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清苦。他少有奇才,读书刻苦,立志参加科举考试,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但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和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欧阳修进士及第,被授任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三月,欧阳修抵达洛阳,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切磋诗文。

欧阳修在洛阳做推官数年,接触许多文人雅士。在洛阳的生活,不仅奠定了欧阳修一生的文学基础,更成为欧阳修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后来他被贬官的时候,还深情地写道:“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举荐贤能 不拘一格

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苏轼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其《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苏轼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阳修叹赏其文,却不知这几句话的出处,及苏轼谒谢,即以此问轼,苏轼答道:“何必知道出处!”欧阳修听后,对苏轼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并评价:“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后来,在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中,苏氏父子三人皆列八大家之中。欧阳修还推荐他们为官,成为历史佳话。

欧阳修任职期间,推荐了大批贤能之人,个个廉洁自律,坚守正道。

庆历革新 兴利除弊

庆历新政是北宋仁宗庆历年间进行的改革。宋仁宗时期,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富弼等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等同为谏官。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

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阻挠。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初,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新政彻底失败。当时许多人认为范仲淹及其追随者为“党人”。欧阳修愤然写出《朋党论》,认为“君子无党,小人有党”。庆历新政失败后,欧阳修的爱国利民之心遭到沉重打击。

革弊兴利、忧国爱民,这是贯穿欧阳修一生的政治活动的思想基调。他性格刚直,襟怀坦荡,宽厚待人,热诚提携后进,集通法、事功、文章于一身。苏轼说欧阳修“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