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理论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0年4月17日 星期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洛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李国强

近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洛阳以开放为引领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洛阳要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到2025年,洛阳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3,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左右,形成竞争新优势。这就明确要求洛阳的制造业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结构调整,要做好加减乘除法。”推动洛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第一,补齐短板,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法”。目前,洛阳制造业存在的主要短板:传统工业比重偏高(传统产业仍占55.4%),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少,技术合同就地转化的不足1/4;高耗能产业比重偏高。煤炭、石油化工、非金属、有色、黑色、电力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占比不足40%,而能耗占到规模以上工业的85%以上,产业发展可持续性较差,面临资源紧缺、环境污染和市场波动的多重压力,发展空间有限。下一步,要加快实施《洛阳市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积极谋划新产业布局,重点培育新增长动能。

第二,激发微观经济活力,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减法”。主要是指,政府简政放权、企业清除过剩产能、社会为企业降低成本,给企业松绑,给企业减负。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例如,在推动国务院部署的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事项时,有关部门未及时建立联动机制,围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财政、土地、社保、住房、教育等配套政策未能系统集成,导致政策吸引力不强,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积极性不高。在推动一些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落实的改革事项时,有的部门大局意识不强,导致改革在部门协调上运转不灵、互动不畅。下一步,包括放管服改革、给企业减成本松绑减负等方面需要部门大力配合做好“减法。”

第三,发挥乘数效应,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乘法”。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力转换时期,以前那种依靠要素成本优势所驱动、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经济亟待转向创新驱动,从供给端入手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我市的科技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2010—2016年连续7年,我市科技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在1.45%—1.78%之间徘徊,2017年突破2.0%,为2.01%, 2018年我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14%,跃居全省首位,但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05个百分点。下一步,洛阳要真正把《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洛阳片区发展规划纲要(2018—2025年)》落实落地落细,发挥自创区对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龙头引领作用。

第四,清除产能过剩,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除法”。化解过剩产能,通过价格调整、企业整合淘汰、拓展外部市场是主要方式。“僵尸企业”的存在一方面吞噬了太多的流动性,挤占了市场信用,另一方面拖累了整个产业。对此,政府要利用市场的力量强行去杠杆,让“僵尸企业”破产的破产、关门的关门、重组的重组,改善产业供给。目前,我市部分破产“僵尸企业”后续职工安置工作还存在困难,脱钩改制工作仍需加大力度。

总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政府和市场协调与配合,同时做好四则混合运算。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洛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市统计局副局长,市社科联兼职副主席,高级调查分析师)

本组理论文章由市社科联协助组稿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