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每每听到《父亲》这首歌,心里总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感动和无法遏制的激动,因为它道出了做儿女者的心声:父亲是儿女身后最温厚的支撑!可随着父亲的去世,这种感念夹杂着酸痛,一点一滴化成了回忆……
父亲出身农民,因为上过学,文化程度较高,成了一名乡村教师。他能写一手漂亮的字,逢年过节,遇上红白喜事,村里人都喜欢请父亲写对联,在乡亲们眼中,父亲就是我们那儿顶呱呱的“秀才”了。父亲工作中不苟言笑,勤奋严谨,课教得呱呱叫,曾在县级优质课评比中拿过第一,后来被授予省级优秀教师称号。
作为教师的父亲很重视对儿孙的教育。记得父亲还是民办教师的时候,说过的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好好学习,将来吃商品粮。”当时还是孩童的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吃商品粮”,父亲就会笑着告诉我:“就是成公家人,吃公家饭,衣食有着落。”就这样,从小父亲就帮我在心中埋下了一颗“学习有用”的种子。而这样的信念,甚至作用到了下下代身上。父亲退休后,只要听说孙子贪玩不学习,就会坐长途大巴从老家来给他的孙子做工作;听说孙子会考和高考了,又会坐长途大巴从老家来陪考;听说大孙子高考成绩不错却想复读时,顾不上输水,急忙拖着病体从医院跑到家给孙子开导;去世前的最后一个生日,在病榻前还对两个孙子谆谆教诲,让孩子们努力拼搏,成为有出息的人。
父亲对我很严厉,但在我的印象中,最多挨过他的训,几乎没挨过他的打。我在他执教的学校上初三时,有一次因和同学打架脸上破了相,被他好一顿训。那几天,我不好意思去食堂打饭,父亲默默地把饭菜端回他的办公室让我吃。在父亲严慈相济的教导下,我顺利考上了大学。但我本性难改,记得刚考上大学那年暑期,不知因为什么,气得他拿砖头撵着要砸我,可他哪舍得真砸呀!我当时还一边跑一边扭头憨憨地说气话:“哎哎,你咋没砸住呀?!”气得他骂了一句“小兔崽子……”却转怒为笑!
父亲的爱,是沉默的,没有言语,只有行动。高三那年,我因病辍学,父亲为了及早治好我的病,不顾工作上的繁忙和家中农活的繁重,带我到处求医直到我病情好转。参加工作头几个月,父亲还担心我手头上不宽裕,常常寄钱给我。我有了两个孩子后,父亲常常倾囊买奶粉给孩子,并帮助我们带孩子,极大缓解了我们的经济之困和工作之忙……太多的往事历历在目,温馨如昨。
人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以前并不很明白其中的意思,也没有感觉到怎样。当别人有爸喊、自己却没了爸叫的时候,当那些细碎而温暖的关爱成了回忆的时候,我忽然明白了个中含义:老人,不仅仅是儿孙成长成才的物质依托,更是儿孙的精神依托、心灵依靠啊!无父何怙,无母何恃!愧疚和遗憾顿时从我心底油然而生,我真想对着天堂那边的父亲说一声:父亲,有您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