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洛阳,秋意绵绵。洛浦公园内的各种树木一改夏日的青绿,变得绚丽多彩。粉黛乱子草如梦如幻,火红的枫树似撑起的火炬,金黄色的银杏叶像闪烁的繁星,粉红的栾树花宛若挂在枝头的小灯笼……秋风真是位天才调色大师,带给我们一个斑斓的世界。
沿着公园的乐道,我走进秋天深处,走进洛阳八大景之一“洛浦秋风”展现的迷人画卷。
画卷的中轴线是温柔娴静的洛河。洛河从远古“走”来,似一条银色飘带铺展在城市中心。秋日的洛河更加恬淡和清澈,宽阔的水面像一面明镜,将两岸美景倒映。
一河秋色映晴空,两岸芦苇舞西风。洛河两岸丰美的湿地是芦苇理想的家园。一人多高的芦苇一簇簇、一丛丛,挥洒成一片片雪白的花海,微风漫卷,起伏的银波浩浩荡荡,苍凉而热烈、浪漫又深刻。
岸边的垂柳沿着河堤整齐排列,飘逸温柔又英姿飒爽,一眼望不到头。柳树叶子已经泛黄,但枝条依旧长长柔柔,万条丝带随风舞动,如同一串串音符,在风中弹奏出秋天的旋律。
洛河一路流淌,一路接纳支流,一路书写“洛浦秋风”的盛景。涧河入洛一带,唐时建有上阳宫,宫内殿宇巍峨,花木繁盛,犹如仙境。王建有诗云:“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只是皇家禁苑,外人不得欣赏。那宫内女子呢?“洛下三分红叶秋,二分翻作上阳愁。千声万片御沟上,一片出宫何处流。”如今,洛浦公园内的上阳宫文化园,亭台楼阁,碧草如茵,流水潺潺,附近还有健身娱乐设施,人们可以随意出入,尽情活动游玩。今昔对比,真可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瀍河入洛河区域,隋唐时期大运河货运繁忙,南来北往的船只在此汇聚,盛况空前。现在这一片区域,秋日骄阳下朱樱塔、晴望阁相映生辉,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内游人如织,实乃公园内璀璨的明珠。伊洛汇流处,洛水泱泱,伊水悠悠,水光潋滟,芳草萋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伊、洛、瀍、涧四河汇流,流出了更浩大的水势、更肥沃的土地。吸纳和包容、交流与融合是河流的智慧,它启示我们:携手前行才能创造更大的奇迹,包容互鉴才能铸就更灿烂的文明。
古往今来,“洛浦秋风”赢得无数文人墨客的垂青,不仅在于其别样的风景,更在于它能牵惹人的情思,触发人的灵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洛神赋》摄人心魄的描写,给“洛浦秋风”增添了凄美、浪漫的神韵。上官仪在洛阳皇城外等候朝见时,曾咏《入朝洛堤步月》:“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诗人借景抒怀,秋天早晨清俊静谧的画面跃然纸上。“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张说的《蜀道后期》,委婉表达游子对洛阳的思念。“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这首《秋思》细腻描绘出客居洛阳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洛浦秋风”不但蕴含着诗情,还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洛河孕育了数不尽的故事与文明,沿洛河一线,密集分布着夏都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和隋唐洛阳城等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荟洛”。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洛阳就有四千多年建城史和一千五百多年建都史。为什么历代统治者都垂青于这片土地?为什么十三个朝代一百零五位帝王都定鼎于此?是“洛书”演绎的神奇密码?是周大夫王孙满洛河边“在德不在鼎”的睿智之言?是洛河浇灌出的丰登五谷?抑或是“天下之中,河山拱戴”的有利地形?洛水流深,默默不语,秋风乍起,泛起层层涟漪……
“洛浦秋风”穿梭于历史,关照于当下。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为“洛浦秋风”增添了新的人文色彩。当年秋风萧瑟,客家先人洛河边挥泪告别故土;今朝秋风送爽,千万海内外客家人回家。一座城市,它的历史有多厚重,影响就有多深远,发展潜力就有多巨大。望洛水神飞扬,临秋风思浩荡。新时代的洛阳,正从千年历史积淀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谱写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