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大国,历史悠久,古老且年轻着。
东方大国的中原大地,沃野千里。其间,有一个小小的村庄,名谓“二里头”。
“二里头”是村子如今的名字。三千八百多年前,“二里头”尚处幼年时,却有一个高端大气而又神秘的名字——“斟鄩”。
这里又被称为“最早的中国”,乃东方大国王朝正统之源。“二里头”之于中国,乃至人类,文明演进步履清晰,润泽深远。
由“斟鄩”到“二里头”,时间久远,名称缘何变更不得而知。这一变,让曾经的斟鄩,连同王朝辉煌,只存在汗青史册的只言片语之中,身影却消失于烟尘过往长达三千五百多年。
即使是“二里头”本尊,在几千年的历史时光中,或许已曾忘却了自己的光辉与荣耀,随波天地间,深藏功与名。间或饶有兴致地看着一些历史学家,对着斟鄩二字迷惘地发呆,或寻觅探究的苦闷,然后继续着自己简单而往复的平淡生活。
二
《逸周书·度邑解》中曾记载了周武王说过的一句话:“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
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也曾曰:“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也。”三代即谓夏、商、周三个朝代。三代的天子之居,即王都所在地,都宅兹于黄河和洛水交汇的这一片沃土之上。
“二里头”的沉默,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被打破的。
1959年夏天,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怀揣着寻找夏王朝的梦想率队来到洛阳盆地,在这个小村子的土地上挥下了第一锹。如果不是那一锹,或许“二里头”的神秘过往,将依然封藏于悠悠时光里。从那以后,“二里头”的名头上被加盖上了“夏都遗址”的光辉封印,悠长、厚重、深邃和尊贵成为新的修饰语。
是的,没错,东方大国数千年来心心念念想要探寻的神秘夏王朝,在“二里头”这个狭小的天地里得到印证。“二里头”就是曾经夏王朝之都邑,傲然于世长达几个世纪。中华大地上这个极不起眼的小村落,拨开了让国人疑惑的、国外否定的、坊间好奇的、史书记载的历史迷雾,云开日出,风轻云淡。隐藏于典籍里单调的文字,在这里变得清晰、生动、鲜活、绚烂。
乳钉纹铜爵,翩若惊鸿,窈窕优雅;镶嵌绿松石铜牌饰,梭眼炯炯,凝古察今;方格纹铜鼎,古拙质朴,国势滥觞;绿松石龙形器,跃然欲生,龙旂正统。一门三道,重殿回廊;道路井然,居坊有序;左祖右社,礼制规范。
王朝气象,抽丝剥茧;神秘面纱,月移星现。这些都是探索夏朝都邑的一枚枚钥匙。
“二里头夏都遗址”这个称号,当之无愧!
三
几千年前,在中华大地上的“二里头”村建立的中原王朝政权,属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广域王权的正统王朝。
这个王朝正统的礼制文明波及的范围,让人瞠目结舌,难以想象。从后世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在中国香港地区乃至越南出土的牙璋,与二里头夏都遗址出土的牙璋,竟然惊人地相似。考古专家推断,显然它们是受到了以二里头文化为核心的中原礼制文明的重要影响。
“二里头”之后,中华大地上迎来了独属洛阳的历史和文明的赓续,先后共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朝代在洛河两岸40公里长的范围内建都,形成五都荟洛之人文奇观,举世罕见。
如今,“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已巍然屹立在二里头、圪垱头和四角楼几个村子的中央,共同见证着这块古老土地上的传奇过往与惊艳新生。
时间长了,“二里头夏都遗址”说起来倒也朗朗上口。相较于圪垱头,或者四角楼,亦或者其他什么名字,“二里头”三字古拙里透着雅致,现代里溢出厚重,与遥远的夏王朝的王者之气、都邑气象相得益彰。较之乳名“斟鄩”来,“二里头”或许更显得亲切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