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代诗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的这两句诗,以凝练的语言、恰切的比喻,道出了年年岁岁繁花依旧,岁岁年年赏花人不同的无奈,很容易让人把流逝的时光和易逝的青春联系起来,耐人寻味。
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宽广。处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同一个季节,盛开的鲜花是不一样的:当南国繁花似锦时,北国仍然被冰雪覆盖。
我生长在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称的信阳,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和气候分界线上,这里山清水秀,四季分明,几乎每月都有鲜花盛开。沐浴在芬芳的岁月里,身心接受大自然的陶冶,精神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甚感惬意。小时候,从大人们哼唱的山歌里,记住了每个月盛开的时令鲜花名称:“正月迎春香又香,二月兰草开满岗。三月桃花红似火,四月梨花赛粉墙。五月栀子花开得秀,六月打马观海棠。七月荷花结莲子,八月又闻桂花香。九月菊花做好酒,十月无花漫天霜。冬月雪莲无处觅,腊月梅花带雪芳。”一年四季,鲜花不断,令人留恋。进入十冬腊月,满目萧条,乡亲们把遍地霜花或雪花编入歌中,不让这个月份因无花而寂寞,彰显农民的智慧和幽默。
当中原大地桃红李白时,西北地区被严寒封锁的大地刚解冻,草木刚开始萌出新芽,想欣赏鲜花,还需要耐心等待。美好的春天里,怎么能够少了花呢?谁说没有,室内不是有盛开的水仙花吗?您听,西北民歌《花儿与少年》洋溢着热情,飘然而至:“春季里到了这,水仙花儿开,水仙花儿开,绣呀阁里的女儿踏呀踏青来,小呀啊哥哥,搀上我一把来……”到了夏季,蔷薇花儿开,山坡上的牧羊女,等着心上的哥哥一起采。秋天到了,漫天遍野的野菊花儿开了,树林里的打柴女,期盼情哥哥一同来。冬季里,蜡梅花儿开,坐在火塘边烤火取暖的女儿,等待哥哥来添加一把柴。这首在西北地区广为流传的“花儿”,歌词朴实无华,曲调欢快高亢,表达了年轻人大胆追求美好的爱情,享受浪漫青春的愿望和激情。全曲以女声唱出,娇嗔中充满着柔情,奔放而不失妩媚,常听得人怦然心动。
1983年,中央电视台首次以现场直播的形式,向全国电视观众播出了春节联欢晚会。电影演员刘晓庆演唱的《盼红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正月里采花无哟花采,采花人盼着红哟军来。三月里桃花红哟似海,四月间红军就要来。七月里谷米黄哟金金,造好了米酒等红军。九月里菊花艳哟在怀,红军来了鲜花给他戴。青枝绿叶迎哟风摆,红军来鲜花遍地开。”这首歌的曲调来自《采花》,是在四川广为流传的传统小调,歌曲用纯朴生动的语言,叙述了一年中每个月开什么花,饶有趣味。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当地人们为表达解脱苦难、翻身做主人的心情,盼望红军早日到来,便在《采花》的曲调上重新填词,将歌名改为《盼红军》。歌曲以质朴的语言、优美的旋律,表达了普通大众对红军真挚的感情,赢得广大听众的喜爱,以至于很多人只知《盼红军》而不知《采花》。
四季有时,花开有序。每个人的心田里,都有一个美丽的花圃。只是别人不知道,你心中那些芬芳的花朵,什么时候开,为谁而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