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晚,第3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简称白玉兰戏剧奖)颁奖晚会在上海文化广场举行,揭晓各奖项名单。市文联兼职副主席、市剧协副主席、洛阳豫剧院院长关美利获得主角奖。这是洛阳戏剧演员首次在这一重要奖项评选活动中获奖。
洛阳戏剧演员首次获得白玉兰戏剧奖
“这是白玉兰戏剧奖创设以来,洛阳戏剧演员首次获奖,是洛阳文艺界尤其是戏剧界的一件喜事!”市文联相关负责人说。
第33届白玉兰戏剧奖提名奖获奖演员共有40人,其中主角奖提名20人,从提名者中评出10名获奖者,分别是刘京、关美利、玛雅·哈克福特、李烜宇、张琳、郑岚、侯宇、袁媛、靳东、潘前卫。(按姓氏笔画排序)
作为上海著名文化品牌之一的白玉兰戏剧奖,创设于1989年,至2024年已举办了32届,成为当代中国戏剧界的重要奖项之一,被业内认为可以与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相媲美,推出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戏剧人才,也见证了中国戏剧艺术的繁荣发展。
第33届白玉兰戏剧奖主办方共受理参评剧目88台、参评演员共计165位,剧目和演员数量均创白玉兰戏剧奖历史新高。在本届165位参评演员中,参评主角奖的有68位,参评配角奖的有48位。
2024年5月10日、11日,关美利携豫剧马派艺术代表作《穆桂英挂帅》在上海演出,代表我市戏剧界角逐白玉兰戏剧奖。
参评白玉兰戏剧奖,更好地传承豫剧马派艺术
关美利,洛阳人,17岁进入洛阳豫剧团(洛阳豫剧院前身)工作。
作为国宝级豫剧大师马金凤的得意弟子,关美利已从事戏剧表演工作30年,多次荣获大奖。为了赴上海演出,她带领洛阳豫剧院筹备了3年多时间。
“我们的商演收入和其他收入仅能维持洛阳豫剧院基本运行,去上海演出需要一大笔开支,但是为了让豫剧被更多人关注,我们再难也要走出去!”关美利说,她带领洛阳豫剧院,从选戏、定角、动作的细细打磨,到部分陈旧戏装、道具的更换配置,再到演出对接、活动宣传、舞台布置等和上海方进行了多次磋商,赴上海参评白玉兰戏剧奖演出的各项筹备工作才基本到位。
“之所以选择恩师的代表作《穆桂英挂帅》来上海演出,既是对恩师的无比怀念、对豫剧传统经典剧目的深情回望,也是对穆桂英身上体现的家国情怀的传承和弘扬。”关美利说,《穆桂英挂帅》诞生半个多世纪以来,之所以盛演不衰,越唱越火,是因为其展现出的殷殷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她希望这个豫剧经典剧目在新一代戏剧演员的坚守和广大观众的支持下,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永远绽放在中国戏剧的百花园中。
2024年5月初,关美利带着80多名演职员乘火车满怀激情地奔赴上海,开启了洛阳豫剧院的“逐梦之旅”。
出身梨园世家,从小喜欢豫剧马派艺术
关美利出身梨园世家,她的父亲擅长打鼓、拉弦,母亲是业余剧团的演员,她的哥哥擅长吹唢呐、吹笙,也会打鼓、拉弦,两个姐姐也是演员。13岁那年,她考入洛阳戏校,开启了专业学戏之路。
当时,洛阳戏校以出戏剧人才享誉全国,豫剧名家李树建、王红丽、陈淑敏、李金枝等,都是该校的优秀毕业生。
关美利很珍惜自己的学戏机会。她从小喜欢豫剧马派艺术,家门口的“小喇叭”里经常播放马金凤先生的唱段,她就跟着学唱。
在学校学戏两年之后,关美利开始上排戏剧目课。有缘分的是,任课老师给关美利排的戏恰好是《穆桂英挂帅》中《挂帅》一折。
“《挂帅》是《穆桂英挂帅》中最难表演的一折戏,我演了30年,现在才敢说有信心演好穆桂英。”关美利谦虚地说,马老创立的中国戏曲“帅旦”行当,就源自《穆桂英挂帅》。穆桂英的内心非常丰富,自己年少学戏时很难把握并表达完整。
马金凤痴迷戏曲、视戏如命。她创立的豫剧马派声腔清脆明亮,独具艺术魅力。从艺90多年,马老的主要代表作有《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等。关美利不仅学习恩师高超的表演技巧,更学习恩师高尚的品德。
以获奖为动力,为豫剧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洛阳豫剧团的演出以豫剧马派为主,也兼及其他流派。我的嗓音音域比较宽,接近常派(常香玉,豫剧‘五大名旦’之一),而马老的嗓音明亮纯净,清脆圆润。”关美利说,到洛阳豫剧团工作后,得以近距离从细节上感受马派的唱腔,就暗下决心要学好马派艺术。
为了不错过马老和团里其他老师们的演出,关美利哪怕最后一场戏登台,也会先化好装,带装坐在台下认真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关美利表演的穆桂英得到马金凤大师的认可。2006年6月14日,关美利向马金凤大师磕头,正式拜师。此后,她和马派弟子一起扛起了振兴豫剧马派艺术的大旗。
关美利没有辜负恩师的期望,她带领洛阳豫剧院在传承优秀传统剧目的同时,还推出大型现代戏《工匠春秋》等,受到观众肯定和欢迎,尤其是青年观众逐渐增多。
近几年,洛阳豫剧院应邀到各地举办的商演每年有300场左右,场场观众爆满,年轻戏迷也越来越多,这给了关美利和剧院坚守豫剧艺术的信心和动力。
“获得白玉兰戏剧奖,我深感幸运与自豪。我将以获奖为动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表演水平,为豫剧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关美利说。
洛报融媒记者 余子愚 实习生 陈嘉豪 通讯员 吴亚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