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得上“隐心谷”的,想必空气清新、气候清凉、环境清幽,适宜滋养身心。那地儿,通常山高、路遥、林密,人迹罕至。是的,位于栾川县三川镇祖师庙村的隐心谷,就在洛阳西南边的崇山峻岭中。大自然造就了一方静谧天地,也在相当长时间内,把“贫穷”烙进这片群山的褶皱里。
隐心谷,原名白秫沟,祖师庙村第五村民组所在地。群众曾形象地说这里是“锅底坑”,通往外界的道路在“一线天的夹缝中”。受大山围困,祖师庙村原属深度贫困村,白秫沟群众全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几年前,在脱贫攻坚的猎猎风声中,他们享受到国家扶贫搬迁的好政策,住上了政府在三川街建设的楼房。
“白秫沟”再次成为人们嘴边的热词,是2016年的春天。
2015年,来祖师庙村对口帮扶的市总工会和洛钼集团筹集资金,把废弃多年的村小学校舍改造成宾馆,集中连片民房改民宿,并依托白秫沟世外桃源般的地理优势和绿水青山的自然景观,植入豫西传统村落的丰厚人文元素,盘活闲置资产,打造康养产业。村、镇将此列为重点工程,全力以赴。一时间,出点子的、筹票子的、跑腿的、磨嘴的、组织施工的等各工作专班运转起来。
很快,白秫沟老屋房坡上松垮的小蓝瓦紧凑了,残缺的砖块补齐了,断壁残垣重新筑上了夯土、抹上了黄泥巴,一切修旧如旧。归置入地了乱糟糟的空中电线,拆除了有碍观瞻的鸡舍旱厕,补栽了绿植,铺设了污水管网,疏浚了山涧溪流。为了让游客沉浸乡村,充分休闲放松,又改造了饮水系统,开设了乡间美味广场,开挖了人工湖等水系工程,凿通了登山步道,建设了亲水看台和农耕园,增添了现代化客房的舒适感等。眨眼间,白秫沟没了暮气、少了土气,有了人气和生气。
有人在网上留言说,白秫沟周边山体秀雅,水尤清冽,地不广而平坦,村不大而有内涵,既能望山看水,回味乡愁,又能健康养生,有“隐心秘境、养生幽谷”的意蕴,取名隐心谷名实相副。
我也慕名前往。从328省道三川段拐入造型古朴的门阙,便驶入为隐心谷配套建设的引线。乌黑的柏油路悠长,密匝匝的青树翠蔓在头顶上枝叶交错,左右青山对峙,把原本如圆盖的蓝天遮挡得只剩一条长带。
活脱脱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入口极狭,前行则豁然开朗。隐心谷就在三山拱戴、两谷相交的三角地。山上乔木、灌木、藤本、草本蔚然而深秀,既削减着山势的咄咄逼人,又一起隔断红尘,不由你不宠辱偕忘,隐去浮华,回归本心。谷内花木成畦、茅檐无苔。几十棵挂着古树名木标牌的核桃树干云蔽日,除了粗壮的腰身与200多年树龄相符,那蓬勃劲儿可以与近在咫尺的青松试比高。
当年村民取水的水井边围着几个人,有人摇辘轳嬉玩,一人声腔高高向别人讲述昨晚扑捉萤火虫的新奇感受。这人话音刚落,另一人说这儿天上的星星数不清。俩人乐得眉飞色舞,轮番讲述追逐流萤、仰望星空的童年趣事。操着不同口音的一群人,彼此分享着各自见到的稀罕事物。比如,在这儿好几天,估摸着该洗衣服了,一看衬衣领子还干净;润肤露派不上用场,皮肤总是滋润润的;等等。
一堵后墙上,字迹隐约可辨,是颇有年代感的标语。一位穿白色工作服的人告诉我,这房子原是她的家。她说,这儿山太大、地太贫,与天地斗了几十年,却越斗越穷。她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能搬出深山,更没想到,这土坯房还有大用处,她还能在家门口有份打工收入。
与长龙式的多锅台穿山灶一路之隔,两处院落则灰头土脸,屋顶塌陷,院内杂草丛生。我心头一沉。胡子工程啊!咋不彻底改造呢?我眉头紧锁着自言自语。“帮扶俺的单位已经很够意思了,人家的钱也有数,俺不能得寸进尺。要不是人家,别说办民宿,恐怕整个村子都狼藉一片了。”巡逻到此的保安解释说。“人家帮俺,俺不能躺平,俺得借势往前走。至于改造剩下的房子,那就不是个事!”保安一脸轻松地抛了句流行语。
民宿姓“民”,除了自然环境,最核心的优势该是有温度的民风民俗。这儿的老乡朴实、懂感恩、有志气,古风犹存。